鬆綁民間資本需穿越三道門

時間:2012-02-17 10:44   來源:新京報

  從政策實踐來看,一系列制度安排並未給民間資本輕鬆進入鐵路、金融等壟斷領域,掃清障礙。這是因為,觀念、制度以及體制方面,還存在著隱形門,在阻擋民間資本前進的腳步。

  民間資本似乎正成為政府馳援各行業資金鏈危機的重要力量。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會議提出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市場人士認為民間借貸進入壟斷行業仍然需要一場改革。(據《資訊時報》)

  最近,國務院連續在中南海召開五次座談會,以及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給民間資本鬆綁事宜,打算用給力的制度架構,來鼓勵民間資本食壟斷行業“大餐”,這不僅可以疏導當前暗流涌動而沒有投資去向的民間資金,避免這些民間資本惹是生非,又可以嘗試推動壟斷行業變革,進而打破壟斷,可謂一箭雙雕。

  給民間資本鬆綁,無論是對整個國民經濟健康運作,經濟結構的成功轉型,還是對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無疑是備受鼓舞的利好消息。但高興之餘,仍有些憂心與不安。在人們的記憶與印象中,給民間資本解圍的政策文件,可以用汗牛充棟形容。2005年“非公經濟36條”出臺後至2008年12月,國務院出了四個配套文件,中央各部委則出了38個配套文件。而各省份也出臺了難以數計不同版本的配套文件。不僅如此,2010年5月,“新非公經濟36條”,又隆重面世,與公眾見面。

  從政策實踐來看,一系列制度安排並未給民間資本輕鬆進入鐵路、金融等壟斷領域掃清障礙。那麼,至於民間資本難以鬆綁的成因,筆者覺得,有三個隱形的門,正阻擋著民間資本前進的腳步,惟有想辦法穿越它,民間資金方能昂首挺胸走進春天的陽光裏。

  首先是“觀念門”。記得2005年在“非公經濟36條”頒布後,就發生了100多位社會名流給黨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寫信,強烈要求收回“非公經濟36條”的事。儘管現在人們對民營企業的認識觀唸有了顯著進步,但仍有不少人對民營企業存在著認知上的偏見,一些部門在具體工作中,總是習慣性直接或間接地給民營企業施壓,進行無情的排斥。

  第二道門則是“制度門”。雖然目前已制定出系列制度,但依然有後續措施沒有及時跟上。譬如,對於民間信貸,至今還沒有一部《民間資本放貸人條例》,包括適度放開中小企業債券市場,以及民企稅後利潤進行再投資和技術研發可享受稅收抵免等方面,都存在著制度上的真空。這意味著,在4萬億政府投資的經濟刺激效應遞減後,激勵民間投資的接力棒還在打磨中,驅動經濟發展的輪子尚未真正啟動。

  最後,還有“體制門”。一些公共政策存在自相矛盾的情況。比如在2005年年底出臺“非公經濟36條”不久,國資委又出臺了《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的文件,明確七大行業將由國有經濟控制,強調在電力、通信、石油等領域內國有經濟絕對控股。很明顯,面對這兩個相互“打架”的紅頭文件,民營企業要想在壟斷行業佔有一席之地,顯然非常困難。(吳睿鶇)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