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偷稅就倒閉,企業何以如此困頓

時間:2011-12-22 13: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2012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表示,我國企業稅費負擔過重。“如果説現在讓我辦一個企業,社保費率佔工資的50%,再加上所得稅等,肯定會倒閉,90%的企業不偷稅漏稅可能會倒閉。所以如果説在增值稅率不降低、小微企業的稅收不降的情況下,如果加強現在的手段,對一些民營製造業、小微企業包括一些服務業,將是一個很嚴重的打擊。”(《新京報》12月21日)

  90%的企業不偷稅漏稅可能會倒閉,這並非危言聳聽,更非鼓勵企業主偷稅漏稅,倒反證了企業稅負過重的嚴峻現實。《人民日報》11月14日報道,一名企業主“做夢都盼著減稅”,他一年摸爬滾打下來,公司能賺120萬元左右,但“17%的增值稅,每年本應繳50萬~60萬元,由於我這裡安排了13名殘疾人就業,每人每年能享受3.5萬元的退稅,因此只需繳20萬元左右;25%的企業所得稅,每年12.5萬元;城建稅、教育費附加、車船稅,每年5萬~8萬元;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每年30萬元。算下來,每年得繳70萬元稅費,到手的凈利潤只有50萬元,大約58%的利潤繳了稅!”

  “大約58%的利潤繳了稅”,委實驚人!稅費過高,企業必然舉步維艱甚至倒閉。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僅為2.9年,每年倒閉100萬家,這比起歐美國家企業的壽命動輒十多年乃至數十年,差距實在太大。

  中小微企業非正常倒閉,多害而無一利。企業主受傷了,急於就業的年輕人慌了,國家稅收也少了。哲人説得好,“徵稅的藝術就像從鵝身上拔毛,既要多拔鵝毛,又要少讓鵝叫。”不能讓中小微企業繼續處於水深火熱中了,對它們的拯救需要多策並舉——

  積極減稅。中央剛決定,自11月1日起,上調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同時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不少地方將增值稅的起徵點由原來的月銷售額5000元調整為兩萬元。這對小微企業是重大利好。當然,減稅的步伐還可以更大一些,種類可以更多一些,尤其要警惕減小稅增大稅。另據周天勇測算,2009年企業稅外收費2.19萬多億元,佔到當年6萬億元總稅收的1/3,估計這幾年的數據會更高,所以減稅的同時還應減費。

  公平對待。日前,溫家寶總理赴江蘇視察困難企業,有企業主反映,現在銀行放貸利息偏高,放給大企業一般是基準利率,放給中小企業則在基準利率上還要上浮20%或30%。銀行嫌貧愛富、嫌小愛大不是新聞,但如此厚彼薄此,實屬傲慢。中小企業需要公平的從業環境,銀行應一視同仁,正如溫總理所稱,金融機構要同企業更好地聯繫,金融家應當是企業家,不能把企業當成唐僧肉,而應該是夥伴關係。

  公平還體現在真正貫徹落實“新36條”,不只是鼓勵民間投資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和教育、醫療等領域,還要充分還原它們進入這些領域的權利,少製造障礙,少設置門檻。

  適當扶持。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建議,對於利潤率低的企業,政府可以對“四險一金”實行財政繳款,或部分由財政繳款。今年1~11月,全國財政收入97309億元,同比增長26.8%,政府財力完全有能力這樣做。

  美國扶持小企業的做法也值得借鑒:美國相關政府部門積極幫助小企業成長,為其提供資金通道並削減稅收;為企業家舉行融資論壇,與政府高層和投資者共商融資渠道;推動區域性創新集群,加速技術的商業化。此外,還防止企業兼併阻礙創新等。

  約束權力。耶魯大學金融係教授陳志武表示,一些地方政府面對稅收壓力時,開始給當地民營企業家更多壓力,讓其以捐款等不同方式支援地方政府,逼得很多民營企業家跑掉。

  溫總理希望中國要有“喬布斯”,要有佔領世界市場的像“蘋果”一樣的産品。蘋果公司也是由一個微型企業逐漸成長的,如果不斷改善我們的體制環境,積極鼓勵創新,誰敢説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本土小微企業裏沒有“喬布斯”?誰敢説小微企業不會變成大“蘋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