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之爭警示家族管理創新

時間:2011-06-02 13:52   來源:廣州日報

  家族企業面前是非多。3月份有消息説九牧王遭遇質疑,尤其是多年前的股權糾紛再度浮出水面,有媒體報道稱現任董事長林聰穎曾攫取前任董事長、其叔叔林其仁80%的公司股權;近日,真功夫爭奪戰再添新戲碼,媒體爆出潘宇海、蔡達標多年爭公司控制權,近日原董事長蔡達標涉嫌職務犯罪被捕,蔡達標前妻潘敏峰和潘敏峰弟弟潘宇海則控制了公司,關於真功夫的控制權爭奪更趨白熱化。

  聯繫此前的國美之爭等新聞,不禁令人反思中國民企公司制度在利益紛爭面前何以如此無力。其中諸多企業糾紛,或多或少脫離不開家族企業背景,這也是中國民企普遍家族化經營的一個映射而已。根據統計,家族企業是我國民營企業的主體部分,300多萬傢俬營企業90%以上是家族企業。

  與此同時,在中國家族企業中,絕大部分實行家族式管理也是不爭的事實。家族式管理有利有弊,優勢在於忠誠度以及靈敏度,而劣勢在於産權集中以及決策獨斷。事實上,無論在家族企業的創業期、發展期還是起飛期甚至晚期都面臨諸多不同類型的問題,涉及家族成員之間乃至合夥人與家族成員之間、管理層與創始人之間甚至第三方投資機構的多方博弈,分分鐘都有可能一夜禍起蕭墻之內。

  如是情況,也使得以家族企業為主的中國民企面臨雙面夾擊,一方面是來自市場競爭的衝擊,另一方面則來自公司內部治理問題。於是,諸多因素導致中國民營企業普遍壽命並不長久,不少也習慣於賺快錢。根據上述報告顯示,有60%的民企在5年內破産,有85%的在10年內消亡,其平均壽命只有2.9年。

  説起家族企業,公眾往往將之與治理低下、內部困亂等刻板印象聯繫在一起,事實上家族企業並非僅限於此。國外企業中不少也是家族企業,80%的企業都有家族企業色彩,而美國企業中約有九成被家族控制,我們熟知的IBM、賓士、福特、三星、塔塔、宜家等世界知名企業都是或曾是家族企業,對比之下,國外家族企業的壽命普遍長得多,超過百年的並不罕見,而平均壽命也有20多年。

  如此看來,家族企業並非落後的代名詞。事實上,要不要家族企業是一回事情,要不要家族化管理則是另外一回事情。西方經營長久的家族企業往往在創業之後成功通過上市等資本方式實現了所有權與管理權的分離,而亞洲家族企業則更多偏好子承父業式的傳承,也不乏優秀的企業案例。

  中國企業的短命也似乎印證了一句中國老話“富不過三代”: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衰亡。如何打破這一迴圈怪圈?事實上,家族企業的發展與傳承不僅在中國成為問題,在全球亦然,而中國産權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公司制度的疏漏更是使得家族企業問題叢生。根據統計,家族企業能夠超過三代的比例不超過15%,而如今中國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企業家普遍迎來收穫期與交接期,這一期間正是諸多隱性矛盾爆發的高頻期。

  家族企業要基業常青,關鍵還在於創新——不僅指産品、經營上的創新,更意味著制度上的創新,也就是如何從經營權與所有權密不可分的模式逐步過渡到兩權分離的模式轉變。(于乎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