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行突然宣佈從今天起加息,國內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上調0.25個百分點。
央行此次突然出手,先不論其日後收緊流動性之效果,單從出其不意之角度,已對直接和潛在的“調控對象”産生了相當的心理震懾。
9月份投放信貸5000余億元,央行説總量控制效果明顯。10月11日,央行又對“工農中建”四大行及招行、民生銀行等六家大銀行採取了帶有懲罰意味的收緊銀根措施,部分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被強制上調50個基點(0.5%),千億放貸資金被“凍結”。有此鋪墊在前,從業界到民間,多數觀察人士對央行突然加息缺乏足夠思想準備。
人算不及天算。宏觀經濟形勢及經濟運作環境每天在變,政策必須隨勢而變,許多時候政策之變若能快上半拍,其應變和調控效果自然更好。央行此次突然加息,主要針對三大“調控對象”,它們分別是樓市、物價和股市等。這三大“調控對象”,近期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異動”,動用利率杠桿讓其回歸正常乃政府的責任所繫。
樓市從今年“4 15”算起,已兩次遭遇“拳擊”,國慶前的第二次“出拳”更重。“限購令”和“限貸令”開始施行後,再行加息,按揭成本之抬升以及由此新增的“不確定性”,對投資和投機性購房群體的阻嚇作用進一步放大,至少在一個時間段裏,應該能産生1+1>2的調控效果。
生活必需品範疇之內,從食品到大宗日常消費品,物價上漲正在形成互相攀比的局面,明漲、暗漲、搭車漲價已形成了互相比著漲的態勢。成本提高型漲價、供求關係失衡型漲價、外部輸入型漲價、內部炒作型漲價或內外互動型漲價可謂此起彼伏。在這方面,近期尤為典型的要數棉花、小麥、食糖、玉米、植物油等。由於被漲的商品集中在與百姓生活關係密切的大宗商品領域,處在産業鏈底層,會在整條産生鏈中引發連鎖漲價並進一步禍及流通環節的供應鏈,若不果斷動用利率杠桿與其他調控手段組合予以干預,將可能會吸引更多遊資參與價格投機。
樓市遭受“雙限”後,部分炒作資金已入市“炒作物價”,致使守住“CPI警戒線”的難度進一步增大,從源頭上收緊市場流動性,央行在強制“凍結”部分銀行放貸資金之外,加息已變得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