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十條”出臺一個月來,各地樓市陷入觀望,成交量銳減,部分城市樓市成交量出現多達六成的降幅。消費者對房價下跌預期增強,觀望氛圍越來越濃。雖然樓市的銷售拐點已然出現,但成交均價仍然堅挺,甚至還有不少樓盤不降反升,逆市提價。(5月17日中國新聞網)
新“國十條”該喝“滿月”喜酒了,本以為房地産商會送上“豪華大禮”慶祝一番,熟不料其真不給面子,自己的生意不好做——樓市成交量大幅度降低;禮品——房價降低也就沒有了。的確沒有江湖豪氣,難怪網友發問:“樓市到底是要總理説了算還是總經理説了算?”其間公眾的期待可見一般。
樓市、房價讓很多人難以釋懷,當蝸居、蟻族漸成流派,公眾對於房價的期待也就開始了。期盼國家的宏觀調控將房價遏制,期盼工資的不斷攀升能夠支付起當前鉅額的房價。這兩方面的訴求,承擔著許多還擁有夢想的人的期待,承載著許多對民主社會下公平公正,良性社會秩序正常運轉的願望。
新“國十條”的出臺,曾經一度讓公眾對遏制房價的理想效果達到“沸點”,因為新十條中最醒目也最讓人舒心的是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堅決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從紙上談兵淪為健全的問責機制時,房價上漲沒能控制好就不再是一筆糊塗賬,也不再是監管的真空地帶,而是有責任人可以追究,如此境況下,公眾豈能不有點“想入非非”?而對於那些本身便蝸居的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恐怕的倒吸一口氣,正醞釀著買房子的“大事”呢!
常言道:“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今恐怕是政策趕不上變化了,這回樓市成交量大幅度降低,為保證效益,房地産商再次將房價調高,深圳漲幅67%,上海漲幅14%,而成交量一下降,房地産商自會哭窮,到這種“十字路口”,是繼續對房地産商以極大的寬容還是堅持政策的執行與操作?如此問題必須有週全的考慮。當前,房地産的利潤到底有多高,又有多少投機的現象,還有多少權力之手隨處安放?如此等等,亟需一個清楚明瞭的答覆,才能真正地出臺“對症下藥”的政策。如若不然,無異於緣木求魚,刻舟求劍。
近日還有另外一個破耐人尋味的新聞,那就是某藥從出廠到患者手中,升值13倍,令公眾憤怒不已,對於樓市,公眾想知道的是從成本價到公眾手中,其中又升值多少倍?基數有多大?如此一旦心知肚明,政府部門就不至於對房地産商等大腕的哭窮而束手無策,如今,新“國十條”的規定擺在那,房價上升的事實也擺在這,如何協調樓市拐點處的公眾對房價降低期待的“沸點”與購買的“冰點”之間的關係,是當前決策者智慧發揮的體現時機。(龍麗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