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民日報來論:用真情傳承醫者仁心

2020年01月13日 13:18: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不久,首屆中國威克利—伍連德獎徵文獲獎作品揭曉。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副主任譚文斐的“給父親的一封信”脫穎而出,獲得該獎,《柳葉刀》官網用中文刊登了信件全文。“淚目,敬佩,感懷”“向偉大的醫生致敬”“感謝您選擇成為醫生”……樸實無華的隔空家書,感動了無數網友。

  從看到父親因沒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手術黯然神傷,一度産生放棄從醫的念頭,到繼承父親遺志,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麻醉醫師,譚文斐的成長過程,見證著醫者仁心的傳承。“做醫生,要解除疾病,造福患者”,殷殷告誡中,是扶危濟困的責任,也是大醫精誠的醫德;“麻醉工作風險高,沒有人願意從事,你是我的兒子,我希望你能勇挑重擔”,深情囑託裏,是兩代醫務工作者大愛的延續,也是良好家風的傳承。可以説,觸動人心的,不僅在於信裏的真情流露,更在於兩代人的執著堅守。

  除了感動,這封家書給人們帶來的,還有理解。一位網友在讀完這封信後,寫下這麼一段話:醫學是有限的,無法治愈所有的疾病,但愛是無限的,可以溫暖所有患者的心靈。確實,大眾理應對醫生報以更多理解和信任,這也是讓醫者仁心得以傳承必不可少的一種真情。

  辦好民生“關鍵小事”

  張國慶

  歲末年初,各地區各部門紛紛“曬”出年度民生實事“成績單”。打通斷頭路、修復老舊設施、增設垃圾桶等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事關民生的“關鍵小事”,也是一座座“連心橋”,一頭回應著群眾的殷切期盼,一頭彰顯著有關部門的治理效能。

  正因為“小事”不小,我們在謀劃新一年工作時,尤需警惕那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比如,有的在制定實事清單時,拍腦袋決策,不考慮群眾實際需求;有的玩起花架子、假把式,口惠而實不至……凡此種種,必須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克服。對此,有的地方通過網站投票、留言等方式深入了解群眾需求;有的定期開展“代表監督周”,對在辦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挑刺”、糾偏;還有的邀請評議團“期末”打分,確保每件實事落到實處,等等。事前吸納意見、事中接受監督、事後評議總結,形成了破解民生問題的完整“閉環”。

  民生工作飽含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決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説“不”,緊緊抓牢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用心落實、努力辦成,才能讓身邊的“小改變”匯聚起百姓的“大幸福”。何 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3日 05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