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我待 只爭朝夕
(一)
2019年的中國,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世界共同見證,無論國內外風險挑戰何等複雜嚴峻,都無法改變中國人民追求美好夢想的堅定自信、穩健從容。
2019年的世界,有一道備受關注的思考題:中國這樣一個由五千年燦爛文明涵養的東方大國,這樣一個以70年艱苦奮鬥取得輝煌成就的社會主義國家,究竟是夥伴還是對手,是機遇還是威脅?事實給出答案:中國發展對世界有利,中國同各國日趨緊密的合作是全球之福。
2019年12月,當中美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太平洋兩岸,乃至整個世界,市場立時作出積極反應,歡迎雙方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一步。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在當前國際環境極為複雜的背景下,中美達成這樣的協議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有利於整個世界和平和繁榮。”
一面是合作的需要、共贏的機遇,一面是摩擦的升級、對抗的風險,構成極不尋常的經濟全球化現實。這一切,更讓世界深刻領會習近平主席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再大的困難,都不可能阻擋人類前行的步伐”“遇到了困難,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責他人,不要放棄信心,不要逃避責任,而是要一起來戰勝困難”……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今天看來,人們更能感到這篇關於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經濟全球化的中國宣言,具有何等重要的現實意義。
40多年來,正是因為勇敢邁向世界市場,中國抓住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今天,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2020年鐘聲敲響在即,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前景舉世矚目。世界給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期待同轉型升級、擴大開放的中國一起,把握共同發展的歷史機遇。
(二)
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都不可能脫離國際關係大背景。穩定的中美關係帶給彼此乃至世界的發展機遇,就是突出例證。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傳世的詞句,今天仍然映照現實。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踏上破冰之旅。那時中美雙方雖“不能彌合我們之間的鴻溝”,但矢志“設法搭一座橋,以便我們能夠越過它進行會談”。尼克松在歡迎宴會上致祝酒詞時引用毛澤東主席這首《滿江紅》,並引申道:“現在就是只爭朝夕的時候了,是我們兩國人民攀登那種可以締造一個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偉大境界的高峰的時候了。”
透視歷史承載的初心,能夠獲得重要啟迪。無論是當年打破隔絕的堅冰、實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還是當下克服困難、管控分歧,都需要非凡的戰略眼光、卓越的政治智慧。
大國之交,難免風雨。戰略選擇,考驗定力。主心骨是什麼?彼此合作而不是彼此衝突,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遏制。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當年回顧其任期內發展對華關係的8年實踐時,已經有了答案:“一個強大、穩定、繁榮的中國,一個在亞洲、在世界發揮積極作用的中國,對美國來説是至關重要的。”
今天,審視持續一年多的中美經貿摩擦,人們更能理解這樣的現實:經濟和技術把世界連成了一體,中美利益更加交融。合作中難免出現分歧,關鍵問題是:怎麼辦?
毋庸置疑,強權壓不垮正義,理性須臾不能缺席,合作才是最好的選擇。美方挑起對華貿易戰,中方決不屈服於任何極限施壓,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打”,不畏懼;“談”,有耐心。中方始終保持理性、冷靜,從維護兩國共同利益和世界貿易秩序大局出發,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以最大的耐心和誠意回應美方提出的關切,以求同存異的態度妥善處理分歧,克服各種困難,提出務實解決方案,為推動雙邊經貿磋商作出艱苦努力。
40多年前,“乒乓外交”為什麼能夠帶來“共贏”?美方曾經感慨:“這裡有一個最大的贏者,它比誰贏乒乓球賽更為重要。這個最大的贏者……就是美中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這是能夠啟發後世的智慧結論。40多年來的實踐反覆證明,為中美共同利益最大化創造機遇才是正路,讓世界各國共贏才是值得追求的至大無外的贏。
“歷史告訴我們,如果走上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都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國與國只要平等相待、互諒互讓,就沒有通過協商解決不了的問題。”習近平主席所作深刻闡釋提要鉤玄、撥雲開霧。
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事實已説明,只要雙方始終把握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主流,始終尊重對方國家尊嚴、主權、核心利益,就能夠克服前進中出現的困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向前發展,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三)
亂雲飛渡,驚濤拍岸,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大潮滾滾向前,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暗流洶湧。如此形勢,誰能把穩發展航向、把握髮展機遇,誰才能勇做世界經濟的弄潮兒。
跨險灘、闖關隘,關鍵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鐵人精神、特區精神、載人航太精神……頂天立地的中國精神代代傳承,鑄成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彰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英雄氣概。當前,中國人民迎難而上,愈挫愈勇,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中國經濟不斷創造發展機遇、不斷拓寬發展空間,保持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絕不是誰的恩賜,而是全體中國人民用勤勞的雙手一磚一瓦壘起來的。回溯新中國成立70年來感天動地的奮鬥史,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中國人民奮鬥不息,中國便風雨無阻。
因為腳踏實地辦好自己的事,曾經“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的中國,僅用短短幾十年時間就發展成為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現代工業體系的國家。國産第一架通用數字電子電腦誕生61年後,世界500強榜單上中國超級電腦數量已4次蟬聯世界第一;專利法誕生不到35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有效發明專利均突破100萬件;第一條高鐵通車11年,高鐵營業里程突破3.5萬公里,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2/3;北斗系統兩年來實現18次30顆衛星發射連戰連捷,刷新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速度的世界紀錄……中國人民埋頭苦幹,在建設工業大國、創新大國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因為腳踏實地辦好自己的事,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歷史性地得到解決。2019年,預計中國90%以上的貧困縣摘帽,95%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脫貧。2020年,絕對貧困問題將畫上句號。數字的背後,是千千萬萬溫暖人心的中國脫貧故事——今日四川涼山的“懸崖村”,鋼梯取代藤梯,貨運索道取代人背肩扛,“雲端小學”通了公路,4G信號接通世界;雲南“冰花男孩”告別冰花,國外媒體讚嘆“在追求中國夢的過程中,一個都不能少”……從“熬日子”變成“奔日子”,一字之別,翻天覆地的變化。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與勤勞苦幹的人民一起奔跑,一起追夢。美國學者羅伯特 庫恩感慨,中國經濟奇跡與扶貧事業取得“史無前例的成功”,首要因素就是中國共産黨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和正確決策。
因為腳踏實地辦好自己的事,中國能夠不斷挖掘潛力、釋放活力,進而不斷增強駕馭變局的力量。中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品質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尤其可貴的是,當一些國家受逆全球化思潮影響,在選擇開放還是封閉的問題上猶豫糾結的時候,中國依然堅定選擇持續擴大開放——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比去年再壓減20項,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全國版和自貿區版分別縮減至40條、37條,推動貿易高品質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不會憑空而來,內因是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只要辦好自己的事,並同世界各國在合作中實現共同發展,就能夠營造並延長髮展的戰略機遇期。有學者分析認為,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已經開始“內生化”,中國主動塑造和平穩定外部環境的能力、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能力持續提升。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雖然國際形勢中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來自外部的挑戰和衝擊令中國不斷承壓,但中國政府和人民穩如泰山、從容不迫。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中國清楚知道自己從哪來,要到哪去。堅持走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將始終保持正確方向,保持發展勢頭。
(四)
發展是中國的第一要務。作為歷史上曾經遭受欺淩、蒙受屈辱的大國,中國發展的目的是贏得尊嚴和安全,讓歷經苦難的人民過上好日子。中國從未想要威脅誰、挑戰誰、取代誰,更不想稱王稱霸。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主席就殷殷期許:“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
1992年,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中國應該用實踐向世界表明,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永不稱霸。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站在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習近平主席深刻闡釋了當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我們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這個夢絕不是‘霸權夢’。”“歷史將證明,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
追夢腳步不停歇,和平追求永不變。這一點,世界看得日益清晰。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外交辭令,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是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和鄭重承諾。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178個國家的領導人、36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的負責人熱烈祝賀,正是對中國成就和中國貢獻的讚賞與歡迎。
人類文明源遠流長,“國強必霸”不應成為歷史鐵律。然而,看到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世界上總有一些人,或出於意識形態偏見,或出於強權政治傲慢,別有用心地套用西方一些國家的發展邏輯來歪曲、抹黑中國,喋喋不休地渲染所謂“中國威脅”。那些用落後、狹隘、片面歷史觀揣度世界的人,既看不到歷史的進步,也看不清時代的潮流,更看不到人類的未來。
中國自古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積極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始終是中國堅定不移的國家意志。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如是評價:“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會給任何國家造成威脅,而是要用其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民族文化,去點燃人類文明之光。”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抱負與擔當。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共建“一帶一路”、正確義利觀、新安全觀、全球治理觀、文明觀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倡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通,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中國攜手全球夥伴共同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正如國際觀察人士所言:“一個穩定的中國是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的最大穩定源。今天如此,今後很長歷史時間裏,依然如此。”
(五)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其新著《辯證看中國》一書中寫道:“我們都與中國經濟息息相關,遲滯中國經濟發展的貿易保護主義,會阻礙全球經濟發展。”百名美國學者今年在致美國總統和國會的公開信中也指出:“試圖解除中國與全球經濟聯繫的做法……將損害所有國家的經濟利益。”
國際有識之士十分清楚當今世界一個不爭的事實: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中國發展對世界有利,時間是最好的證明。中國從不搞贏者通吃、零和博弈的消極對抗,在世界經濟大船面臨西方國家週期性經濟危機掀起的驚濤駭浪時,中國擔當屢屢成為重要的穩定錨。“在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做法上,中國堪稱典範。”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學者尼古拉斯 拉迪2009年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發言時説。那一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被國際人士譽為“全球經濟迷霧中的燈塔”。
1978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3%。而今的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聯合國發佈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顯示,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 羅奇不無感慨地指出,全球增長是“中國製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8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如此大規模的人口快速帶到貧困線以上,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外國學者指出:“未來的歷史學家在撰寫我們這個時代的編年史時,其中一個特寫章節很可能就是中國的精準扶貧。”
縱觀全球,貧困一直是困擾發展進程的頑疾,往往與生存危機、社會動蕩如影隨形。消除貧困,就是維護生存權、發展權,就是維護首要人權。從這個角度審視中國發展經驗,更顯其彌足珍貴。中國在長期探索實踐中形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日益産生廣泛的示範效應。世界向東看,不僅是看重中國外溢的發展紅利,而且是主動學習借鑒中國發展經驗。國際社會公認,中國的發展經驗,提振了全球發展的信心,拓寬了全球發展的路徑,也點燃了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希望。
(六)
中國有近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全球最大,市場規模巨大、潛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國際觀察人士感嘆:“儘管人們擔憂中國和美國(西方)之間缺失政治信任度,但中國和美國(西方)之間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沒有一個國家會放棄中國市場。”
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故事,日益成為千千萬萬的人們身邊的故事。在德國斯圖加特的梅賽德斯—賓士博物館裏,除德語外,最常聽到的是中文普通話——超過12%的參觀者來自中國,中國遊客是最大的外國客源。更可觀的是,賓士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佔其全球總銷量的28%。德國成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始於2002年,賓士成立中國有限公司不過33年時間。這些數據,映射了中國幾何級增長的出境旅遊和汽車消費市場。
“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強勁且持續的增長以及收入的遞增,將為全球各個行業消費類企業提供巨大的市場機遇。”美國麥肯錫公司發佈的報告如是寫道。即使是在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特斯拉、通用電氣、星巴克等美國企業依然持續增加在華投資。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今年11月在華投資100億美元的石化基地項目,成為該公司成立150多年來最大規模對外投資項目。
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累計意向成交金額達711.3億美元。聯合國最近一期《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吸引外資730億美元,繼續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和外資流入最多的發展中經濟體。這兩個“700多億美元”,代表了世界對中國市場紅利和開放程度的認可,代表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中國始終如一主動推進高水準開放,不僅已超額完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作出的所有承諾,而且關稅總水準進一步降至7.5%,遠低於其他發展中成員和新興市場經濟體。近日,中國又主動宣佈明年起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稅。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兩年間從第七十八位上升至第三十一位。《外商投資法》即將實施,為外商提供更為規範、良好的投資環境。
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上好日子,也希望其他國家人民過上好日子。高水準開放,帶來實實在在的互利共贏成果,體現了中國協和萬邦的胸懷,彰顯了中國的底氣和擔當。
(七)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期。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是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期待。
“各國應該堅持人類優先的理念,而不應把一己之利淩駕於人類利益之上。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舉措,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用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決定世界發展方向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的話體現了高瞻遠矚的中國智慧、求真務實的中國方案,宣示了中國堅持擴大開放,致力於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更多機遇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努力從根本上解決世界經濟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中國參與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目的不是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與時俱進、創新完善。中國提出的全球經濟治理觀,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用為目標,為在世界範圍內解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問題指明瞭方向,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與支援。“一場結構性轉型的大變局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悄然進行,而中國將在這場變革中承擔最重要的角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拉加德所言,代表了世界對中國作用的殷切期待。
中國張開雙臂,為各國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實現共同發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由衷表示,相信中國對全球化的承諾、對自由貿易的承諾、對國際合作的承諾,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承諾;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履行承諾的一個完美證明。
2019年,見證了大量的中國同全球夥伴攜手同行的故事。中國同智利、中國同新加坡、中國同東盟自貿協定“升級版”正式生效,中國同紐西蘭結束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中國同模里西斯簽署自貿協定。中國正在同28個國家進行11個自貿協定談判或升級談判。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積極進展,雙方正朝著明年達成高水準投資協定的目標努力。中日韓同意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成果基礎上,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力爭達成全面、高品質、互惠且具有自身價值的自貿協定。開放合作的中國同眾多主張開放合作的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越走越近,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天地越來越廣闊。
迎接2020年之際,正是對未來許下心願之時。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是大家的心願,建設“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墻”而不是“築墻”的開放型世界經濟更是大家的心願。
抓住歷史機遇,攜手共同發展,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這是跨越種族、信仰、國別的偉大進步事業。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發展未有窮期,理當共同努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31日 01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