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服當愛心捐折射慈善文化的蒼白與落後

時間:2015-11-25 11:17   來源:京華時報

  指責公眾的愛心總是有風險的,所以只能説,將舊衣物當成愛心捐獻,表明公眾的捐贈觀念沒能與時俱進,進而表明一種慈善文化的蒼白與落後。

  據説這是一條“愛心過剩”的新聞。

  2007年,為幫助貧困學生,四川攀枝花市米易縣得石鎮中心校在網上發帖,希望網友能為孩子們捐贈一些禦寒衣物,很快,愛心衣物就從四面八方寄來。8年來,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一直沒有停止,學校收到的衣物越來越多,卻讓學校犯了愁。目前在學校存放的大概有2噸多衣物,另外還有近1噸堆滿在郵政營業廳沒來得及領取。這些多餘的衣物怎麼處理也成為巨大困擾。該校校長付忠不得不呼籲“愛心人士不要再捐了”。

  首先必須澄清的是,得石鎮中心校的苦惱,其實不是“愛心過剩”,而僅僅只是“衣物過剩”。在這個時代,談論“愛心過剩”還是太過奢侈。今年9月19日發佈的《2014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共接受社會捐贈錢物超過1000億元,其中七成為企業捐贈,個人捐贈比例連續三年下滑。與此同時,作為一項反映一國國民捐贈水準的“世界捐助指數”,在其去年11月發佈版本中,我國排名128位,位列倒數第8。這能是過剩?

  報道中付忠校長用詞謹慎,一口一個“愛心”,一口一個“感謝”。我猜他這樣一定是很累的。因為在我看來,那擺在得石鎮中心校裏的大量無法處置的“多餘的衣物”,實在不能算是愛心的證據。“多餘的衣物”堆積在一起,且無人需要,那就只能算是垃圾了。而且從報道來看,這些“多餘的衣物”大多屬於舊衣服、褲子和鞋子。“愛心”大抵是不好指責的,但是讓人仍然忍不住吐槽的一句是:這都什麼年月了,還將舊衣服當成愛心捐贈?

  隨著經濟發展,米易縣已經沒有學校需要舊衣服,即使是最偏遠的地方。這是當地給出的説法。但要我説,舊衣服本來就不宜直接捐贈。將舊衣服直接捐贈,很難説不是一種懶惰,或落後。

  外國人穿過的衣服入境,我們大多喚作“洋垃圾”。那麼以愛心名義捐贈的舊衣服,又能好到哪去呢?得石鎮中心校接收到的衣物,顯然多數是未經專業處理的。作為一個常識:舊衣服重新使用,是需要消毒的。據説香港人在捐贈衣服時通常會附一張留言,承諾所捐衣服清潔衛生,無傳染病。但即使如此,回收組織仍需要進行統一消毒處理。

  指責公眾的愛心總是有風險的,所以只能説,將舊衣物當成愛心捐獻,表明公眾的捐贈觀念沒能與時俱進,進而表明一種慈善文化的蒼白與落後。而8年前的一條求助資訊到現在仍在傳播,當然也表明在搭建一種資訊透明且對稱的基礎性慈善平臺方面,還存在極大欠缺。所有這些,大概仍是需要拷問我們社會的慈善制度及發展。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