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年,中國走出了一條正確的路

時間:2015-10-28 10:24   來源:光明網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到2015年,“十二五”收官,“十三五”規劃提上日程。

  1949年,中國國民經濟與歷史最高年份相比:“工業總産值減少50%,鋼鐵産量減少80%以上,糧食産量減少近1/4。鐵路只有近萬公里線路通車,3200多座橋梁遭到嚴重破壞。”

  “十二五”期間:“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2014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63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0.4萬億美元,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步入十萬億美元量級的經濟體。鐵路營業里程已達11.2萬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1.8萬公里。全國公路網已基本建成。”

  這些最真實、最有效的數字告訴世界,中國用了六十六年時間,走出了一條正確的路,這條路,帶著十五億中國人走向富裕、走在時代的前端、走入更高的人類文明階段。

  十二個五年,加起來,也不過一甲子的光陰,所以,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世界各個角落裏,能有很多很多人,從童年開始,就伴隨著新中國一路走來,有幸親眼目睹了中國締造出的這場奇跡。

  回望歷史,從井岡山上的八角樓到延安寶塔山,我們的民族選擇了中國共産黨,而史實一次又一次證明,這是一個可以信任、可以依賴的政黨,它帶領著中國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並且大步向前,毫不遲疑。從抗日戰爭勝利,到今天的經濟騰飛,中國在它的帶領下,不斷把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為事實,不斷為人類文明史增添新的奇跡。

  縱觀人類史,從未有過的這樣的發展奇跡,從落後挨打,到今天,中國的國家主席走進英國——這個在近代史中與中華民族糾結了整整一個多世紀的國家,氣度萬千地説一句:“凡是過去,皆為序曲。”

  六十六年,我們不僅發展了經濟。2012年莫言先生獲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屠呦呦女士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每人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兩彈一星”研發成功、高速鐵路突飛猛進、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見證了偉大中華的復興步伐。也表明“中國”這個東方巨人不僅有經濟做血脈,還有文明文化做靈魂,科學技術做翅膀。

  六十六年,我們也不僅僅是繁榮了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國在改變自己經濟面貌的同時,也持續給世界帶來新機遇:“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亞投行、絲路基金……中國提出的發展新概念、新倡議、新機制正在世界範圍引來共鳴。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和加速器。

  就在今天,回望“十二五”的時候,中國向世界展示出的態度,仍舊可以用習近平主席引用的莎士比亞的那句話概括:“凡是過去,皆為序曲。”所有的發展奇跡,不過都是明日中國的序曲。所以,“十三五”規劃囊括了:機制體制改革、保持經濟增長、區域協調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推進扶貧開發、生態文明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優化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這十大目標。

  從這些目標中,已經可以想見,未來五年,在中國自己的道路上,將要被創造出來的,是新的一輪奇跡。(聶昱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