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業是暫時的“少數派”選擇

時間:2015-07-13 15:43   來源:紅網

  近日,國家統計局在上海的調查顯示,部分應屆畢業生畢業後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遊學一段時間。對此,有55.6%的受訪家長表示,若理由充分會給予支援。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比去年增加22萬人,大學生就業面臨新的挑戰。而越來越多的“90後”畢業生並不著急找工作,而是有著更為多元的打算:支教、遊學、環遊世界……(7月12日《工人日報》)

  畢業生把招聘會擠成“沙丁魚罐頭”,也難找到立錐之地的時候,慢就業就像自我放逐的魏晉風度般,引起社會關注。或曰,慢就業是就業觀念變化;或曰,慢就業是延長的青春期;或曰,慢就業是田園式的抗爭……這些言論自有道理,卻忽視了一個常識,那就是,慢就業亦需高昂的經濟和時間成本。

  比如,支教需要耗費時間,遊學和環遊世界同時耗費時間和金錢。今年畢業生高達749萬,實體經濟下行,就業機會減少,有信心慢就業的人恐怕連零頭都不夠,寥若霧霾中的晨星。因為,對絕大多數畢業生來説,如果不找一份工作實現快就業,那麼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連衣食住行都成燃眉之急。為滿足生存需求,哪怕是騎驢找馬,也必須找到立錐之地。對慢就業這種“少數派”選擇來説,無論是靠自己,還是靠家庭,均已經超越生存層次,而是傾向於找到自我實現的途徑。

  顯然,分屬不同的社會階層,會被塑造出不同的價值,在其中的人們會根據具體的生活背景,做出多元的選擇。無論是快就業,還是慢就業,理性的個體都會根據現實情況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跟風和抓鬮。當下,慢就業並非不得已而為之,基本是畢業生的自由選擇,他們或者積累經驗,或者享受世界,或者陪伴父母,是有錢有閒的中産階級生活。

  畢業生太多了,集體學習,集體公考,集體求職,集體迷茫,隨著轉型期向左向右。乏味的整齊、單調的劃一,叫人很難用積極的心態來審視社會生活。顯然,未來慢就業要從“少數派”變成“多數派”,這意味著更多人的自我實現,多元而自信的選擇,富裕而紳士的生活,活躍而流動的階層,少了“中國啊,請你慢些走”的錯位,多了“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閒適。

  文/趙查理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