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起至4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將成立市、區兩級巡迴檢查組,檢查全市各類幼兒園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學內容,提前“搶跑”的情況。一旦幼兒園內被查出存在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小學內容的情況,園長會受到嚴肅問責,幼兒園也將被降級。(《新京報》3月18日)
2012年,教育部就曾下發《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該通知明確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不得給幼兒佈置家庭作業。但現實中,真把這一禁令當回事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和幼兒園,並不多。有的地方一邊學習通知精神,一邊繼續按照原來的方式教幼兒練寫字、認字、算術、珠心算、背誦、學英語。
這一禁令成空令,除了敷衍了事、走過場的問題外,在現實中,還面臨諸多糾結。比如,禁止了幼兒園學拼音、認字、算術等,如果幼升小時,小學要考查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家長如何是好?一些小學招生時開展與學生“見面”活動,就是變相的考查,考查學生學到的知識。這樣一來,幼兒園如果不上小學的知識,家長們就會把孩子送到社會培訓機構,家庭經濟負擔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也絲毫沒有減輕,反過來還加重更多家長的焦慮,又迫使幼兒園教小學的知識。
這也導致教育部門規定的小學必須零起點教學,很難落實。最近一位朋友就向我“吐槽”,他送孩子去上小學,小學校長明確告訴他,學校不會再上拼音,這些在孩子上小學前,就應學會,朋友一下子懵了。
因此,單單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求所有學前教育機構,都不得“小學化”,這就需要立法解決這一問題。因為教育部門下發的禁令,只能針對學校、幼兒園,而很難管到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目前提供學前教育的社會機構,大多是工商註冊,由工商監管,不屬於教育部門管理的範疇。
另外,我國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嚴重,還與目前的升學評價制度有關。從小學開始,很多學校就集中關注中高考科目的學習,其他科目都成為副科或者豆芽科,近年來,這種做法,進一步蔓延到幼兒園,演變為從“幼兒園開始準備高考”,不少家長就用幼兒園在與中高考對應科目上的“教學成果”,作為評價幼兒園的依據,不理會社會輿論要求幼兒園教育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培養學生人格、發展學生身心的的呼聲。家長們喜歡炫耀幼兒會做兩位數的加減,認識多少漢字和英語單詞,能背多少唐詩。
這就引來一個問題,當幼兒園不教小學化的知識和技能後,怎麼評價幼兒園?要讓幼兒園形成新的辦園理念,開發遊戲、設計活動,讓孩子在遊戲、同伴活動中,提高認知能力,形成好的品質、習慣,這就需要改變傳統對幼兒園進行行政管理、評審的方式,而引入專業同行評價。
因此,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真正讓孩子有快樂的童年,不能只靠一道行政命令,而必須通過立法和制度改革,給所有學生健康的成長環境。(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