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問題還需市場解決

時間:2015-01-12 14:34   來源:人民日報

  政府在此次涉及全國多個省份、影響巨大的奶價波動現象中,起到了“救火隊員”的作用。然而,政府不可能長期當“救火隊員”。解決市場問題,還需引入市場手段

  近一段時間來,從山東、河北等東部地區,到中西部的內蒙古、青海等地,奶農“倒奶殺牛”的現象比比皆是。在這背後,是奶牛飼養價格的高企與牛奶收購價格的下滑,據農業部對482個生奶固定觀測點2014年前9月的價格調查,奶價已從4.26元/公斤降至3.84元/公斤。2014年最後3個月的奶價也一直呈下跌趨勢。

  奶農賣奶、乳企收奶作為正常的市場活動,本該受到價格杠桿的調控,也因此存在自主調節産能的情況。但是,當“充裕拒收—倒奶殺牛—緊缺搶收—買牛擴容—充裕拒收”的現象週期性地出現在這一領域時,我們就要思考,是不是這種現象就該持續存在?作為乳業生産鏈條末端的奶農,就該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

  所幸的是,政府在此次涉及全國多個省份、影響巨大的奶價波動現象中,起到了“救火隊員”的作用。

  11日,農業部表示,將通過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啟動奶業生産監測、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處理“賣奶難”。而在1月8日,農業部已與伊利、蒙牛等重點乳品企業奶源負責人進行協調,督促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穩定中小牧場和養殖戶小區的奶價,保護奶農利益。此外,農業部已啟動全國奶業生産週報制度,重點收集乳品企業拒收數量、奶農倒奶數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況。

  的確,這一波賣奶難、“倒奶殺牛”的困境,或許會在政府的有力協調下有所緩解。但是,政府不可能長期充當“救火隊員”,而調控生産在如今發展並不完善的中國乳業市場中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如何盡可能地減少週期性價格波動對中國乳業發展的影響,從更長的時期內保障乳企與奶農的利益,始終是政府面臨的一個問題。

  其實,緩解價格波動、維護市場穩定,還有另外一種思路:解決市場問題,還需引入市場手段。

  經過多年的發展,被不斷證明行之有效的農業保險,正在探索應用於更廣泛的農業生産領域。目前,四川、北京等地已經啟動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工作。這一新型農業保險在行情持續低迷之際,在幫助養殖戶分攤市場波動風險、緩解虧損壓力等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

  而回到“倒奶殺牛”的問題,如何將農業保險引入這個既關乎消費市場,又涉及奶農、乳企自身利益的重要領域,或許是政府在調控生産外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儘管目前農業保險尚未覆蓋,但隨著政府的不斷重視、奶農自身的利益牽掛,我們期待保險行業能在乳業生産領域有所作為。(白之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