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計程車專營為何改不了

時間:2015-01-09 14:24   來源:新京報

  “專車”引發的計程車停運等事件,最終的解決之道,不是簡單地宣佈“專車”非法,而應打破計程車行業的既得利益,改革計程車專營制度,讓計程車行業回歸市場經濟的正確軌道。

  近日,繼上海交通部門之後,北京交通部門也在“專車”是否“黑車”的問題上,表明瞭自己的立場。組織沒有計程車運營資質的車輛參與出租運營全部屬於違法,這確實符合現行法規,沒有太多異議。

  但是,各地的表態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思路,也不是化解矛盾的好辦法。在計程車專營制度下,計程車司機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利益受損者同時也是受益者。計程車司機每天都要交份錢的同時,也享受了限制競爭帶來的保護。計程車司機反對“專車”於是就有了黑色幽默的一面,“為了讓自己喝口湯,寧可讓別人大塊吃肉”。

  在法治社會,惡法也是法。但是,要建設一個良好的法治社會,就不能不考慮,依法打擊“專車”等違法行為,究竟是在維護誰的利益,這樣是否限制了市場自由和法律所應追求的公平正義?

  所以,對於最近“專車”引發的計程車停運等事件,癥結即在市場各主體之間的不公平地位,最終的解決之道,不是簡單地宣佈“專車”非法,而應打破計程車行業的既得利益,改革計程車專營制度,讓計程車行業回歸市場經濟的正確軌道。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公共輿論的反應非常理性,並沒有完全站在的哥這一邊。1月6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認為病根不在“專車”分的哥蛋糕,而是計程車領域採取配額制管理,併發出強烈呼籲“是取消計程車公司暴利模式的時候了”。同一天,新華社也就此事發表短評,呼籲“用改革擊碎既得利益群體的壟斷”。

  兩大官媒在計程車改革的問題上,同日強烈表態,並不多見。之所以會如此,一是落後的計程車專營制度已經在製造新的問題,誘發、激化新的矛盾,再不改,已經不行。

  另外,這也反映出,公共輿論對計程車行業改革的停滯失去了耐心。單説新京報創刊11年來,所刊發的相關評論文章,就不下數十篇。十餘年來,因為計程車專營制度問題,在各地引發的停運等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然而,任由公眾、媒體、計程車司機等十餘年死磕,計程車專營體制堅如磐石,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一些地方十年前定下了應該有多少輛計程車,到現在還是有多少輛計程車。一些地方十年前一個計程車牌照幾十萬,到現在還是幾十萬。甚至,十年間貨幣超發若干倍,都不能對其價格産生任何影響。

  一個大家都認為不合理的行業體制,為什麼就是改不了。這或許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由此,公眾看到,像公車改革這樣一些過去認為改不動的老大難問題,説改就改了;一些行政審批權力,説放也就放了;一些身居高位的貪腐官員,説法辦,也就法辦了。在這樣的背景下,也讓公眾對計程車行業改革破冰産生期待。通過改革打破計程車行業反市場的暴利壟斷,創造良法以維護公平正義,保護創新,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需求。

  希望,廢止計程車專營制度,不要讓公眾再等待太久。(《新京報》評論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