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微信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時間:2014-08-11 11:13   來源:人民網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以微信為代表的一系列即時通信工具的大發展,正是我國科技創新成效顯著的一種體現。其從誕生之日起,就蘊含著新時代國人銳意創新的寶貴精神。目前,微信用戶已超過6億,擁有亞洲地區最大的用戶群體。微信用戶遍及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東南亞及許多國家的海外華人聚集地,在一些發達國家也有不少的用戶,其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一種即時通訊工具本身的意義。可以説,用好這一平臺,既是促進微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與時俱進推進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

  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制定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資訊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一經發佈,便被廣大網民們形象地稱作“微信十條”。這一説法雖不準確,但又不失針對性。可以説,“微信十條”正是國家當前針對以微信為突出代表的即時通訊工具發展日新月異、影響力與日俱增的客觀現實所作出的又一項積極回應。這一回應,既為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注入了正能量,更對其未來可持續發展具有指向意義。“微信十條”的出臺,可以視作為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進行了良好的規範和積極的引導,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一定會因此而得到更好發展。

  進入資訊時代以來,人類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以部落格、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産品各領風騷,在不同的時間段裏發揮了多樣的作用和影響。

  2005年開始,網路部落格開始進入普通網民的視野,人們通過撰寫部落格,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誕生了一系列知名博主,有的致力科普、有的關心公益,知名博主們的一言一行,一時間都先後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熱點。2009年以來,微博時代的開啟更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平時遙不可及的學者、明星、官員都變得觸手可及。不同身份、不同地方的網民可以近距離地交換意見、發表評論,形成一個不可忽視的輿論場;微博的即時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微博問政”、“微博反腐”等一個又一個熱詞的背後,都是各級黨委政府與時俱進、回應民聲的真誠體現。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的認證微博更成了網民們第一時間了解大事小情的權威渠道,而諸如外交小靈通、平安北京這一系列政府部門的認證微博也成了普通民眾政治參與、履行知情權的絕佳方式。

  2011年,微信這一嶄新的即時通訊工具一經推出,短期內就在廣泛的群體中得到了推廣、收穫了好評。語音通話、朋友圈、微信支付等眾多便捷新穎的功能既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方便了群眾日常生活。而在此基礎上,眾多的微信公眾賬號如雨後春筍般吸引了大量的訂閱用戶。它們有的發佈第一手的時政要聞、有的整理豐富的講座資訊、有的提供便利的本地便民資訊,創造性地豐富了即時通訊工具的內涵。可以説,微信平臺的高歌猛進也宣告了,“微博時代”之後“微信時代”的真正來臨。而如何在“微信時代”裏做到“與時俱進、為我所用”,則是各級黨和政府需要切實思考和積極應對的。

  首先,各級黨和政府應當明確認識、理性應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科技進步也突飛猛進。作為科技進步新鮮成果的即時通信工具,應該成為黨和政府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的廣闊天地。為人民服務是各級黨和政府的第一要務,而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平臺提供了一個良好媒介,微博時代裏,外交小靈通拉近了普通民眾與外交工作的距離,使普通民眾更加理解和支援我國的外交事業;像平安北京這樣的“微博警務平臺”,既通過及時發佈權威資訊消除了謠言滋生的可能,又大大提升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這些寶貴的經驗,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運用到微信這樣的即時通信平臺中來。

  其次,我們要大力創新、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各級黨和政府在微信平臺中的存在,做到不缺位、不失聲。歷史已經證明,科技成果大多是雙刃劍,微信也不例外。它既可以成為傳播科學知識的平臺,也可以成為滋生謠言和傳播負能量的溫床。發展好即時通訊工具這一平臺,關鍵在於各級黨和政府的正確管理和積極引導。我們可以借鑒民間已經取得的良好經驗,把微信平臺作為宣傳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移風易俗、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實踐的前沿陣地。只有在場,才能讓群眾看得到;只有發聲,才能讓群眾聽得見。通過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平臺,讓每一個民眾都與黨和政府時刻保持聯繫,讓每一位民眾能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正能量。如此一來,那些一時間活躍在即時通信工具裏的負能量就再無傳遞的可能、也更無興風作浪的市場。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