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巴馬”又上電視了,但是,這已不是它第一次被負面報道所累及:昨天,央視對巴馬出産的各種號稱能養生治病的巴馬“神水”做了調查、曝光,在這樣的負面資訊影響下,巴馬這個“長壽之鄉”的美譽正在逐漸衰落,因為和這種“神水”一起糟踐巴馬的,還有前去養生治病,認定能在那裏起死回生的人們對環境的污染、破壞。不用擔心,即便巴馬作為養生勝地風光不再,很快,還會有一個新的能治病能養生的地方冒出來,中國地大物博,“長壽之鄉”不勝枚舉,更重要的是,中國人一直在拼命尋找一個健康“朝聖地”,這種健康教育留下的空白,足以再造“巴馬”,再造“神水”。
全民養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很多變形的事情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從過去的打雞血,到後來的綠豆、茄子包治百病,再到現在的巴馬,都是一些平常之事被賦予神奇功效,人們就為了這種神奇而趨之若鶩。在講究眼球經濟的現在,為了贏得人們的關注、喜好,神奇已經不僅是商家,也同樣是健康知識傳播者追求的效果。
人們之所以追求醫學上的奇跡,健康上的神奇,無非是要承載不死的奢望,這種不切實際的奢望,原本早該在健康教育中背糾偏、矯正,但是,現在的健康教育,更多教授的是人如何養生,甚至是如何不死,比如,怎麼吃就能活到100歲,怎麼練就能百病全消……這些看似積極,具備鼓勵價值的目標,其實暗示著人們不死的夢想是可以成真的。這個荒唐的夢想一旦設定,一個辦法不能實現,人們就會去尋找追求另一個辦法,即便這個辦法是荒唐的,但也會因此被戴上追求健康的體面帽子,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因為尋找神奇療法而貽誤病情,甚至喪生的滑稽的悲劇,他們以生命的代價證實著最近很熱的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其實,養生的關鍵是樹立一個健康的心態和行為方式,其中就包括客觀地接受自然規律,接受死亡,所以,無論是媒體的養生節目,還是官方的健康教育,最該做的,也是我們最欠缺的,是告訴人們怎麼科學地面對疾病和死亡,不是教給人怎麼能不死,而是教給人們為什麼應該不怕死,特別是在經濟發達之後,錢能做到很多事情之後。只有人們有了這樣的自我救贖能力,將健康的朝聖地建在自己心裏,才不至於被巴馬的“神水:騙到,而像巴馬這樣的勝地也能逃過一劫。(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