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手”的辯證法

時間:2014-06-09 09:19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追求單純的“唯市場論”和“唯政府論”都會“過猶不及”。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聚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樣一個重大理論命題和實踐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科學認識這一命題,準確把握其內涵,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講辯證法、兩點論,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這“兩隻手”都要用好。這其實是一個很高的要求。

  表面上看,駕馭好這“兩隻手”既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現代國家治理問題,但從認識論來講,本質上還是一個方法論和哲學觀問題。

  辯證法講求的是對立統一、普遍聯繫和變化發展。我們從教科書上都學習過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那麼在認識和發揮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這“兩隻手”的作用上自然也要充分遵循這三個規律。

  從西方開始搞市場經濟以來一百多年的歷史看,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一直就是一個核心話題。隨著經濟週期運動和市場經濟不斷發育,如何平衡好發揮市場內在機制對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宏觀調控手段干預經濟運作、平抑經濟波動始終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主要宏觀管理課題。為此也衍生出各种經濟學、管理學流派。縱觀中國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歷程,其實我們也是在不斷探索如何處理好政府、市場、企業和社會的關係。回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代會的七次三中全會所涉及的重大經濟改革領域,都離不開討論政府管理職能和發揮市場作用的關係。而改革每前進一步,我們對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認識也就前進一大步。

  理論和實踐證明,政府與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兩個重要手段,各有長處但功能不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都能對資源配置産生作用,但資源配置和利益調節的機理、手段、方式不同。

  在應對經濟運作的矛盾機理上,政府與市場就是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市場方式主要是通過供求、價格、競爭等機制功能配置資源,調節利益關係,市場主體自主決策、自主經營和自擔風險。政府方式則主要根據全局和公益性需求,依靠行政權力和體制,從宏觀層次和全局發展上配置重要資源,促進經濟總量平衡,協調重大結構和優化生産力佈局,提供非競爭性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保障公共安全,加強社會建設和環境保護,維護市場和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彌補市場缺陷和失靈。正是因為資訊的不完全性、利益主體的多元性,既要尊重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個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要充分發揮政府能夠從社會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來引導市場和社會經濟發展方向、調節經濟利益關係上的積極有效作用。二者作用是相互依託、相互彌補、不可割裂的。

  在運用“兩隻手”調節資源配置時,我們又必須客觀分析一國一地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市場經濟發育程度。追求單純的“唯市場論”和“唯政府論”都會“過猶不及”。量變質變規律揭示的是事物發展的形式和形態。量變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産生新質,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計劃經濟的制度設計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我們做不到資訊的完全性,我們也把握不了所有事物發展的確定性,所以政府高度集權配置社會資源最後帶來的卻是極大的資源社會浪費和效率的犧牲。而“泛市場主義”的極端是“無政府主義”,資本的逐利性一樣會形成寡頭經濟、貧富分化、公共服務的短缺,目前許多奉行市場經濟原教旨主義的國家今天依然走不出“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唯物辯證法還強調否定之否定,講求“揚棄”,指導我們在判斷分析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時要注重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從我們自己來看,中國從實行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不斷完善其體制基礎,這個過程就是一步步“揚棄”的過程。在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上,我們不斷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勇於割斷政府權力介入市場的利益鏈條,堅決還權與市場、還權與社會、還權與企業。與此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和維護市場秩序,著力改善公共服務,營造規範權力、遵守法治的市場環境,這就是擺正了政府與市場兩者的關係,使這“兩隻手”在不同社會經濟層次、不同領域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所以善於用辯證法的思維,推進今天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才是成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當然也標誌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祁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