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愧疚感,更要有實際行動

時間:2014-05-16 13:56   來源:光明日報

  “兩箱酒,價兒超過農民一年收入,茶葉幾百塊一斤,夠貧困學生半年花!過去習慣了,現在覺得負罪……”河南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很多同志在自我批評中表達了愧疚感。對共産黨人來説,認清自己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端正自己的政績觀、利益觀、工作觀,心中不能沒有愧疚感。

  愧疚感是一種清醒。凡清醒者,才能不迷向、不偏航,永不自滿、永不懈怠。愧疚感是一種敬畏。凡敬畏者,才能行有所規、心有所怕,執政為民、公權為公。愧疚感是一種自責。凡自責者,才能查漏補缺、亮醜正容,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愧疚感是一種自勵。凡自勵者,才能勤勉自我、振奮精神,不懼艱辛、為民辦事。

  無論是古之清官廉吏,還是今之優秀黨員幹部,無不常存一種愧疚之心。故而,便有了高適當縣令時的自責:“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便有了韋應物當太守時的不安:“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便有了毛澤東秘書田家英的自警:“一飯膏粱頗不薄,慚愧萬家百姓心”;便有了革命元勳董必武的自勵:“新功未建愧高座,老本無多早啃完”。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恃才傲物,狂妄自大;有的假公濟私、損公肥私;有的明目張膽地伸手索官要權;還有的鋪張浪費、生活奢靡。諸如此類,探究起來,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缺少愧疚感、負罪感,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不知道權從哪來,又將用在哪去。到頭來,不是被群眾所唾棄,就是為黨紀所不容。

  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當下,黨員幹部應有的愧疚感,説到底就是對群眾的感情問題。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幹部永遠不會缺乏愧疚感。常懷愧疚感,要堅持“吾日三省吾身”,認真對照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聲、先輩先進這“四面鏡子”,接受精神的洗禮,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心中的信念,真正明白入黨為什麼、當官幹什麼、身後留什麼。

  “現在再苦再窮,比焦書記那時候好多了,為什麼群眾對我們不滿意?為什麼我們會在作風上脫離群眾?”蘭考縣委常委們的“蘭考之問”深刻地提醒我們:僅有愧疚感還遠遠不夠,更要有彌補愧疚、造福群眾的實際行動。“幹一寸勝過説一尺”。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群眾服務,不僅臉好看,更要事好辦;不僅“為官不易”,更要“為官有為”。如此,黨員幹部才能少些負罪感,多些欣慰感;少些愧疚感,多些成就感。(桑林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