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高考治愈我們的狀元強迫症

時間:2014-03-24 14:34   來源:京華時報

  有關高考的改革消息不斷從上層傳出來,讓面臨高考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更多惶惑不安、焦慮、擔憂,因為多半看不清,每一個政策變動,將對自己的命運帶來怎樣的奧妙影響和變動。

  不過,很少有哪項高考改革,會像將技術技能型人才與學術型人才選拔分開、實行兩種模式高考的消息這樣,能讓人心平氣和地接受。連專家們都説,在各項高考制度改革中,職業院校分類招考阻力最小,更容易進行。

  悲觀些看待這種“容易”,恐怕是因為與一類大學招生相比,社會對於高職院校的招生改革關注度不高。這樣的忽視,正是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長期輕視、缺少深入思考的體現。

  樂觀地説,一個社會的改革,往往都是從最薄弱的環節開始興起、也最有可能在不受重視的環節上首先獲得成功。回顧一下高考招生改革進程,會發現,國家層面設計的高考錄取模式改革原是從“高大上”的幾所知名一本高校開始試點的,在此之後,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職高考才悄悄向自主招生伸出觸角。但論起進展,則一本高校的自主招生,歷經十年,趑趄進退,至今,不論是範圍還是尺度、選拔方式,並無更新突破;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卻輕舟已過萬重山,考生不再參加統一高考、只憑學校推薦和高中水準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加上各樣自設的不同面試、筆試科目,已有許多學生能夠進入喜歡也適合的院校讀書。

  一個面向基礎教育的人才選拔考試,如果每年考試的結果,都有過半考生成績沒有達到及格線,甚至低到令人羞愧和備受打擊,也許我們本來就該質疑,這樣考試的合理性,它在區分人類高下的同時,是否也在證明基礎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失敗?——在不分類的情況下,我們的高考正是如此。很多年份,按照三類、甚至二類本科招生設定的錄取分數線平均到各個科目,多半都在及格線以下。只是因為忙著仰望學霸、追逐狀元,我們很少去想,那樣為了增加區分度而讓一眾學生分數低到塵埃裏的做法,會對他們的尊嚴與自信産生怎樣的打擊與影響,更有無必要。內心深處,我們甚至會將這沉默的多數當成被不斷提速的教育列車甩下的二三流貨色,只能無奈地退而求其次。

  也許,他們需要的,只是有機會選擇另一種考試與學習方式,同樣是“擇優錄取”,在另一種序列裏,他們會是“好學生”,是最值得期待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一考定終身”的設計,原是為了保證人才選拔的公平公正;分類考試、自主招生,應該被看作在更高層面兼顧公平與人才培養效益的追求與選擇。需要關注的只是,在另辟蹊徑的時候,別忘了公開、透明與監督,保住公平的底線。

  更值得期待的是,隨著考試模式的分離,整個社會會逐漸治愈沉疴已久的“狀元強迫症”,懂得尊重生命的個體差異和社會的多元需求,讓中高職業教育不再做人才篩選的“失敗者集中營”,而是創新型、操作性人才的尖子班。惟有如此,“中國製造”才有振興的一天,創新型國家也才能落到實處。(姜泓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