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質疑更不該被運營商“清零”

時間:2014-02-26 13: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上網流量沒用完,月底被“清零”究竟是否合理?面對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呼籲,作為規則的制定者,強勢的運營商應當表現出怎樣的態度和調整措施?人們清楚地發現,與手機流量質疑之聲相伴隨的,是諸多消費者心頭壓抑已久的不公平感。

  事實上,國內三大運營商對手機上網流量實行月底清零的做法一直飽受詬病。一份由媒體與網站聯合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85973人中,高達97.1%的受訪者認為運營商將用戶手機套餐流量月底清零的做法不合理。反對清零者態度鮮明:剩餘的流量也是付費購買,為什麼不能下月續用? 

  “流量月清”之所以引發廣泛質疑,根源在於計費機制“話語權”不對等帶來的不公平感。現行計費方式之下,費用如何收取完全由運營商“大權獨攬”,公眾絲毫沒有議價權。同時,流量套餐內外的計費標準存在巨大懸殊:上網流量超出部分需要加錢,且價格不菲;但如果用不完,卻要被無條件清零。如此的不對等,消費者“不公平”之感自會油然而生。

  面對消費者的疑慮,各大運營商不應置若罔聞。作為佔據定價絕對主導權的運營商們,更多地聆聽消費者的呼聲,是一種應有的姿態,更是一種責任。當運營商把流量未用完解讀為“消費者對權利的自動放棄”時,可曾想過,有多少“放棄”是出於真正自願?又有多少“放棄”是在缺少轉移、續用的途徑下的無奈之舉?

  流量是否月清或許可以商榷,紓解消費者的不公平感卻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課題。一方面,運營商的計費方式與標準應當更加陽光、公開,讓消費者更清楚地了解計費依據,是否存在暴利;另一方面,也應適當汲取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成熟經驗,並根據消費者的呼籲作出及時果斷的調整。國外部分運營商已開放對流量轉移及續用的限制,國內部分城市也曾嘗試流量按季度結算,或允許將流量與朋友分享,這些又何嘗不可以學習借鑒。

  多一些新舉措、新驚喜,少一些“被選擇”、“被放棄”,消費者的信任和公平感才能逐步累積,才能少一些較真和指責,真正構建起和諧健康的互動關係。(梁建強 宋曉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