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部通報,我國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出現灰霾,灰霾影響面積約為143萬平方公里,重霾面積約為81萬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遼寧等地。此次霾過程要一直到2月27日才有可能結束。不過,環保部相關官員表示,經過去年大氣治理措施展開以及各省開始採取應急措施,此次霾的程度可能不會比去年更嚴重。(據《新京報》2月23日報道)
灰霾漫天、空氣污濁……霧霾,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環境污染的切膚之痛。面對人人都無法置身事外的霧霾,本應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來應對,然而,就在許多地方採取積極行動、拿出切實措施治理霧霾的當下,我們也聽到這樣一些聲音——
有人心灰意冷,認為治理霧霾“非人力所能為”,與其“瞎折騰”不如“等風來”;有的冷嘲熱諷,熱衷於“抨擊政府”,一味強調霧霾形成的責任和治理工作都應當由政府承擔;有的推諉責任,讓他少用點電、少開次車,就辯解“工廠用電比我多得多”、“個人開車造成的那點污染微乎其微”……
霧霾瀰漫究竟誰是罪魁禍首?有人説是工業生産,有人説是汽車尾氣,也有人説是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權威的研究結果公佈之前,這樣的爭議恐怕一時難有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就是霧霾的形成與現代化的生産、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既然我們每一個人都享受了現代化帶來的“福利”,那麼就理當共同承擔、共同克服由此産生的問題——每個人都有積極治理的責任,任何人都沒有一味“吐槽”的資格。正如某知名企業家所言,“這(霧霾)是一場真正的危機,而行動一定是每個個人,而不是期待別人”。
筆者一直以為,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霧霾在一定意義上就像地面上自己那日漸佝僂的影子,讓人既厭且懼,但卻是自己身體、行止的真實反映——我們不能試圖閉目無視,因為不管看與不看,它都客觀地存在;不能一味感嘆歲月無情,因為這樣的心理會加快它彎曲的速度;更不能抱怨陽光的照射和地面的凹凸,因為這除了自欺欺人,並不能帶來任何的裨益——理性的態度和正確的做法,是努力地一點一點直起自己的腰身;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如果您認為這樣的類比還有些道理,那就請您在面對霧霾時收起不理性的埋怨和指責,拿出實際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少放一些煙花爆竹,多坐公交、少開私車,夏天把空調溫度上調點、冬天把溫度下調些,下班前關掉電腦、離家時關閉電燈……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這樣一點點“直起腰身”,霧霾這個巨大的“佝僂的影子”就會快些從我們身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