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政府在申請貧困縣資格中有沒有數據作假?領導動用的“關係”又是否存在貓膩?這都需要給出令人信服的調查和回應。
“豪華辦公樓”和“貧困縣”,這兩個詞放在一起總顯得有些扎眼。據媒體報道,近幾年,黑龍江省海倫市一邊四處“哭窮”申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邊變相投資近億元興建政府大樓。繼去年成功戴上“貧困帽子”,今年又搬進竣工不久的“豪華衙門”。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自然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與質疑。
近年來,貧困地區興建豪華辦公大樓正在全國四面開花。2007年,作為安徽省級貧困區的阜陽市穎泉區因修建“白宮”轟動一時;2012年,陜西國家級貧困縣漢陰縣國土資源局,為36人建起一座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豪華辦公樓。
當地財政既然可以如此大方地投入資金修建“豪華衙門”,那如何戴上貧困的帽子就令公眾更加疑惑。
或許海倫當地一位機關幹部的説法可以給出部分答案:如果沒有過硬關係和超常努力,這頂帽子根本爭不到手,當時主要把領導能用的“關係”都發動起來了。
而且,諸多數據也不支撐海倫的“貧困帽子”。據報道,“十一五”末(也就是到2010年),海倫全市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6695元。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5919元人民幣,全國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監測調查,2010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為3273元。海倫的數據既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一大截,而且相當於國家貧困縣數據的一倍。如此明顯的數據差異如何解釋?
所以,有必要追問,海倫的貧困帽子是如何審批下來的,有關方面有沒有對其申報材料認真核查?其從省級貧困縣,向國家級貧困縣越來越“貧困”的闖關大冒險,又有哪些貓膩,其中是否存在扶貧審批腐敗?海倫當地機關幹部的説法是捕風捉影,還是確有其事?這都需要有關部門進行調查,給出令人信服的回應。
近年來,媒體報道披露了貧困縣審批存在的一些問題。一些地方為獲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上躥下跳進京搞審批,有的縣獲批之後張燈結綵、挂標語橫幅大肆慶祝,而國家級貧困縣蓋豪華辦公樓的新聞更是時常映入公眾眼簾。這些不正常的現象均表明,目前的貧困縣審批可能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貧困縣審批同樣也是一項行政審批的權力,只要其存在就有腐敗的可能,因而,也應該引入陽光,對其進行監督制約。
扶貧需要轉變思路,也同樣需要反對“扶貧腐敗”。對於海倫市這樣暴露出嚴重問題的地區,需要進行徹底、詳細的調查。如果有作假行為,就需要取消“貧困帽子”,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如果有涉嫌腐敗線索,則應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海倫一邊申報貧困縣,一邊大興土木建豪華辦公樓,這樣的個案典型又荒誕,理應將豪華辦公樓和貧困縣審批的問題一併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