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用好“兩隻手”鼓掌

時間:2013-11-21 13:56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這一重大論斷,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了新的步伐,是解放思想的又一次突破、理論創新的又一個成果,也是打造更有效的市場、更有為的政府務必遵循的基本方針。

  經過20多年的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在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處理上,仍存在許多不足。今年兩會上,一位全國政協委員講了一件事:某地為了政績,毀掉“攥一把流油”的肥沃土地去引進工業項目,還要降低門檻把好好的土地白送人家;招進來的企業關注的既不是市場也不是成本,而是市長接見、“紅頭文件”,上的項目可能是重復建設,也可能就是個圈地的幌子。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比如産能過剩、城市病、地方債風險、生態破壞,從根本上講都是這個問題。可以説,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處理不好,發展方式就轉不了,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的目標也實現不了。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對價格、生産的自發調節以及自由競爭的功能,被證明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經濟運作機制和資源配置手段;政府的作用,則主要在於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提供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當然,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也各有其弱點。例如市場主要是靠自發調節、事後調節,對於過度壟斷、兩極分化、排斥公共利益等問題無力克服,完全脫離政府調控管理的市場經濟就會出現“市場失靈”。而如果政府不尊重市場規律,調控管理的範圍、力度過大,或者干預的方向、手段失當,非但不能糾正“市場失靈”,還會抑制市場活力。缺少某一方面來管理經濟,其結果將是一樣的,即試圖用一隻手來鼓掌。

  因此,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政府對市場也不可以完全放任,要穩中有為,實現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只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內,就盡可能讓市場不要形成政策依賴。同時也要讓市場感受到政府有作為,在經濟合理區間內明確長期持續、健康向前的發展方向。

  今年以來,中央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緊鑼密鼓地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加大政府資訊公開力度、推動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建立上海自貿區等等,同時通過財稅、金融、價格等重點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既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而是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更好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這些舉措博得了廣泛稱讚和肯定。未來經濟領域改革的難點在於如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方面要正視我國市場體系建設仍比較滯後的現狀,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加快提高生産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度,理順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從而在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當好市場監管、宏觀調控的角色,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做好公共服務,嚴格依法行政,把各種矛盾的處理納入法治軌道,維護經濟社會的秩序和穩定。(齊東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