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延遲退休”的話題再引討論,媒體隨機的街頭采訪與輿情調查一致,仍然是多數人明確反對延遲退休。可以看出,很多人並不是在觀念上不接受延遲退休,也不是不理解養老金缺口的困境,而是無法接受一個看得見的不公:為什麼不先革養老金雙軌制的命,為什麼不先把每個人平等地置於養老金缺口面前?養老金上仍有官民之別、事業和企業單位之別,延遲退休改革必然寸步難行。
正如一些專家所言,中國的養老金制度不僅是“雙軌制”,而是多軌制,有專家稱起碼有“七軌”: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軍人、企業職工、農民、城市居民還有農民工,這7類人群的養老待遇各不相同,總共有7種制度。加上事業單位之間、公務員之間、企業單位之間、地區之間的差異,“軌”就更多了。物以類聚,人以軌分,僅僅因為身份不一樣,單位性質不一樣,即使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你是企業的人,退休後所拿到的錢就跟公務員差一大截。你是農民,不要説退休金,“退休”對他們都是一個陌生的詞。
無疑,這個社會在體制上每多一道軌,人心之間就會多隔一堵墻,人們之間就多很多隔膜。階層的斷裂和人心的區隔,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這些“多軌制”所撕裂的。你能指望一個更有能力、也付了更多努力的老人,能心平氣和地看待鄰居那個能力沒他強、只因為單位性質是機關、從而拿著比他高很多退休金的人嗎?你能指望那些在多軌制下有著相對剝奪感的人不充滿被排斥的情緒嗎?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中國社會存在著多個輿論場,最典型的就是官民輿論場的對立,官方與民間的輿論場常常是各説各話,仿佛生活在不同世界裏的人雞同鴨講。
這種紛爭和撕裂在網際網路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衝突與對抗已成中國網際網路輿論場中的常態,基本沒有“一致意見”,再平常的事都會爭得喋喋不休。有人開玩笑説:在網上每次點開一個評論過千的帖子,你就發現中國永遠不可能有一致的意見。左的右的互相爭鬥,“腦殘”“兇殘”咬成一片,夾帶著求關注的、賣粉絲的、淘寶店促銷的,構成一幅動人的場景,你只有仰天長嘆:做人真難啊。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撕裂?很多時候不是觀念之爭,也無關派別之爭,最關鍵的是利益之爭。人們被形形色色的多軌制分割成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利益,人們都會站在自己利益上説話。體制上有多少個“軌”,人們之間就有多少堵墻,人們就被這些看得見的“軌”分裂成了多少個利益對立的人群。人以“軌”分,這些不正當的“軌”,製造著人群間的對抗。
多軌製造成的輿論場對立明顯地表現在延遲退休上,記者在街頭采訪時,多數人表示反對延遲退休,各項民調都顯示“多數人反對”。其實還是有人支援延遲退休的,比如調查顯示,支援延遲退休的主要是兩大社會群體:官員和專家。他們支援,源於他們是養老多軌制的最大受益者,延遲退休回避了養老並軌,他們當然舉雙手支援。而這是公眾無法接受的,在這個問題上,兩個輿論場的對立就不可調和。
所以,打通多個輿論場的對立,化解社會分歧,關鍵不是做“輿論引導”讓人們理性,而是通過改革破除一個個看得見的多軌制,推掉人們之間的那一堵堵墻。人們之間的軌越少,這個社會的共識就越多。(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