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大家感觸較深的問題,也是轉變作風中實踐比較多的方法。食堂菜價漲了兩塊錢,貴嗎?想想剛畢業、一日三餐吃在食堂的青年;悶熱的夏天,躺在臥室享受暴雨中的涼爽時,想想老舊平房的住戶會不會正經受漏雨之痛?到醫院和群眾一起排隊掛號,感受一下看病的苦楚……
換位思考,可知民意、察民情,喚醒領導幹部的責任之心、敬畏之心、幹事之心。
然而,現實中舉手之勞就能解決的問題必定是少數。但凡群眾的訴求,必然牽扯了各種各樣的利益,反響越大、訴求越強烈的問題,往往矛盾越多、越複雜。僅僅憑感情和衝動,而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是,帶著熱情匆匆而來,發現矛盾複雜悄聲退避。不斷到現場、經常表同情,但解決總是遙遙無期。群眾由希望到失望、由感動到衝動,許多問題就是這樣由螞蟻拖成大象的。
毛澤東同志曾經用過河通俗深刻地論述了群眾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他説,“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説一頓。” 沒有換位思考,就沒有和群眾的感情,自然談不上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僅有換位思考,沒有行動或者行動的辦法,再好的動機也難有好的效果。由此可見,做好群眾工作,既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也必須有科學的方法論。要有願為人民服務的一種信念,也要培養能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群眾工作的方法在哪?就在群眾中。毛澤東同志在1943年《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做過這樣的論述:將群眾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他還精闢地論述了領導和群眾的關係,指出“只有領導骨幹的積極性,而無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相結合,便將成為少數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而無有力的領導骨幹去恰當地組織群眾的積極性,則群眾積極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確的方向和提到高級的程度。”“化”就是群眾工作方法的境界,就是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從個性中找出共性,從現象中發現規律。就是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左右、兼顧上下,體現公平,就是了解、理解、形成共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避免一葉遮目不見泰山,以局部、個體、表像掩蓋整體和本質,也要善於明察秋毫,發現特殊問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留遺忘的角落。
做群眾工作,最怕教條得沒有人情、妥協得沒有原則、幼稚得不著邊際。忙忙碌碌忙不到點子上,慷慨激昂説不到根子上,束手無策收不了場……好心辦不成事、好心辦蠢事。教條刻板的群眾工作有激化矛盾的危險;不顧現實的許願有讓後人燒烤的隱患;不把自己融合進去的工作方法就會陷入孤立。做好群眾工作,既要放下身段傾聽,更要撲下身子落實,還要依法依規擔當。能辦的儘快解決,條件不成熟的耐心解釋,在平和中堅持原則,在平等中實現引導。
換位思考是做群眾工作永恒的態度,而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則需要針對不同的條件,常做常新。常新的源泉就是把深入調查研究作為常態,張聞天同志經過一年的“晉陜調查”後感慨地説:“任何共産黨員,即使他過去既接觸實際,又聯繫群眾,只要他一旦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他就會硬化起來,走進老布爾什維克的博物館,做歷史的陳列品。”
在深入群眾中,保持理想信念的長青,在深入實際中保持工作方法的常新,才能思考換位,方法到位,使好的動機變成好的效果,為群眾創造實實在在的福祉,這是群眾的期盼,也是領導幹部工作的追求。(閻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