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自然,應持開放態度

時間:2012-12-03 10:22   來源:錢江晚報

  已經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個奇跡的張家界決定創造另一項奇跡,在當地的一個大峽谷間建一座玻璃橋。這座擬建成世界最高、跨度最長的玻璃橋選址張家界大峽谷風景區栗樹埡和吳王坡區域內,設計橋寬3.2米,長約370米,橋拱距谷底相對高度約400米,橋面全部採用透明玻璃鋪設,橋中心有全球最高的蹦極臺。

  雖然挂的都是張家界的名頭,其實要建玻璃橋的地方離世界自然遺産地武陵源核心景區相隔10余公里,屬於另外一個景區,硬要將它跟世界自然遺産保護扯在一起,沒道理。景區負責人説不破壞自然景觀,這話倒是説絕對了,縱然是玻璃橋,也不是無形的,它的存在肯定是破壞了原有的自然景觀,哪怕建幾條上山的路,同樣也要破壞自然景觀。這麼大一個工程,需要動用很多大型設備,誰能保證修的過程中不破壞自然景觀?

  但破壞並不一定意味著毀滅,還有可能是創造。人工堤壩蘇堤白堤分割了西湖卻昇華了西湖;埃菲爾鐵塔破壞了巴黎古城的空間卻成就了現代巴黎;長江三峽的懸崖絕壁上要是少了那一排排棧道,誰又能感受到數千年來蜀道之難、先人的智慧?玻璃橋線條優美,晶瑩剔透,橋天一色,無遮無擋,渾然天成,把天塹變通途,誰能説它就不能讓自然景觀更錦上添花?既然100多年前,巴黎人有在古城中建一座幾百米高的鐵塔的勇氣,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接受在峽谷間建一座玻璃橋?

  人類文明的歷史本身就是對自然合理利用,合理開發的過程。世界各國中,因為人類文明的足跡讓自然景觀更為壯麗的例子比比皆是,可可西裏的無人區很美,大山深處那零星散佈的村落難道就不美了?在自然野趣中有那麼一點文明的足跡,恰恰最能體現和諧共生的自然之美。自然是開放的,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應該是開放的,不能因為有一些破壞的先例就反對所有的建設。

  在山下仰望山峰是美,在橋上俯看山巒疊嶂同樣也是美。“把世界最長的玻璃橋建在世界上山水最美的張家界是絕美的組合。”一項偉大工程通常凝聚著人類的智慧,它本身就是一種美,人類文明發展的本身説到底也是一種天地造化、自然之美。行走在天地之間,體會一下雲中漫步的感覺,不得不承認,張家界在拓展旅遊資源方面想出了一個高招。當然,前提是張家界在建橋的同時,能盡最大的可能保護自然。

  至於形象工程、隔壁鳳凰縣的孩子還吃著僅僅3元的營養餐之類的質疑,就有點強詞奪理了,你不能因為有人喝湯,就不讓人吃肉。窮地方也要開發,也要建馬路,如果這樣一座橋能將張家界的旅遊客流量再上一個臺階,帶動周邊更多村民的發展,把更多的財富留在這個地方,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才是。(高路)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