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28日,廣州實施汽車限牌後第一次進行搖號和競拍,其中很多數據和現象可能成為今後搖號、競拍的依據,因而非常引人注目。畢竟,廣州是第一個採取搖號與競拍相結合的城市,探路者的經驗對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昨日的競拍最受關注。最後結果是:個人有17人以底價1萬元成交,單位有4個以底價1萬元成交;兩者的平均價分別為22822元和25515元。有多人以最低價成交,並且是有多少人報最低價,就有多少人成交,這顯示申請者不算很踴躍。
此前媒體曾質疑“為何不公開參與競拍的人數”,拍賣結果出來後,這個細節再惹熱議。的確,作為一名參拍者,如果在報價前不知道有多少競拍對手,很難對報價行情作出恰當的判斷,或許只能“跟著感覺走”。從這次“個人有17人以底價1萬元成交、單位有4個以底價1萬元成交”可以推斷,參拍的人數和單位數均少於本次投放的配額,否則無法解釋有這麼多人和單位以底價成交。這樣一來,會不會有些報出高價的競拍者覺得冤?畢竟“限牌”主要是為治堵,不宜讓公眾産生“謀利”的聯想。
從競拍的程式設計看,兩次公佈平均報價,首次報價後允許參拍人有兩次修改的機會。這有利於杜絕“不著邊際”的過度炒高價,但也給參拍者帶來一定的心理考驗。不排除有人為提高“保險系數”,而將報價“修改”得更高一些。事實上,兩次公佈的個人競拍平均報價分別是16414元/人和17312元/人,單位競拍平均報價分別是15827元/個和17969元/個,而最終兩者的成交均價分別達到22822元和25515元,就頗耐人尋味。至於另外一種擔心:會不會有人先惡意報高價,最後又報低價獲得車牌?這種情況理論上是存在的,但可以查尋到其資料,公證機構和有關部門應進行事後調查,發現此類情況即要其説明原因,若屬擾亂秩序,可進行查處,這不應成為問題。
而競拍之前的搖號,27日原定搖出6544張車牌,結果只搖出5640張,有904張新能源車牌流拍。總體上看是波瀾不驚,但1090張新能源車牌僅搖出186張,實際等於不搖,因為中簽高達100%,還剩下904張,理論上中簽概率超過9倍!這樣的結果頗令人有些意外。剩下的904張車牌按規定轉入下個月的普通車牌,等於浪費了新能源車牌指標。有人提議今後新能源車提前搖號,若有剩餘直接轉入當期普通車牌,還有人提議下次減少新能源車牌指標。但我覺得,説不準下月許多人會“聞風”參加新能源車搖號了,從鼓勵發展新能源車的角度出發,建議還是將904張車牌用回新能源車。
當初我曾預測廣州競拍價格會低於上海,總體上在規定的起拍價1萬元與上海最新價6萬元之間。但搖號出現10%的中簽率後,遠遠高於北京1/50的中簽率,這無疑會影響競拍者的心態,産生報低價,即使不中也可參與搖號。有趣的是,昨日個人競拍者在下午2時過一點就停止報價了,而單位競拍者在上午不到11時半就停止報價了,看來大家還不太熟悉規則,或者過於淡定了。(彭澎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