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30歲的趙鵬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留下收入同樣微薄的妻子和待哺的兒子。這樣的人生悲愴,在物傷其類同悲切的漣漪裏,你我品咂,該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傷。
自然,諸如每天無休止的上班工作,“早上5點40分起床,有時,臉不洗就往學校走”,一直到晚上10點左右,“等學生上床熄燈後,再回家休息”。這種日復一日的辛苦,不知何時是個停歇。這樣的生活境況,相信對於曾經從高考中走過來的莘莘學子,該有太沉重的痛感。當“活著太累”成為無所寄託的內心信仰,自殺的到來似乎也不難理解。
當然,壓倒趙鵬老師的,絕非是工作辛苦這一根沉重的稻草。工作的辛苦,換來的卻是微薄的收入。“3月份工資1950元,包括500元補助”,這其中,補助尚且時有時無。其妻子的收入更是可憐,2008年時“每月工資308元,外加60元補貼”,兩個人如此微薄的收入,卻要承擔每月“630元的房貸,孩子奶粉五六百元”,外加13萬多的債務。生活如此沉重,前途卻遙不可及,“活著太累”一語成讖,徒留無限傷悲。
是的,自殺算不上英雄行為。但我們依然要説,在個體本就脆弱的心靈上,太多的壓力與無望的未來,同樣是一把尖利的刀刃,殺人不見血。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活著太累”豈止是一個人的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