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漲價是“趁亂打劫”

時間:2011-03-24 15:33   來源:齊魯晚報

  企業、經銷商追逐利潤是無可厚非的,但作為擁有世界聲譽的優秀企業,其利潤的産出更多的應該是憑藉自身的生産效能和資本力量,化解可能出現的成本風險,而不是一有風吹草動就通過漲價將風險全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對不起,因為日本的地震影響到了供貨,利比亞的戰亂推高了油價,我們不得不把産品的價格提高一點,請中國的消費者多多包涵。”近來,這個充滿無奈和不忍的故事,正從越來越多的企業口中講出。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讓每一個與中國消費者並無直接關聯的事件,都變成了漲價的理由,而在這樣的故事中,消費者很受傷。

  在日本地震發生之初,日本數位産品巨頭金士頓記憶體、尼康相機等,就以貨源緊張為理由連續提高其産品的售價;22日,佔據了速食麵市場半壁江山的康師傅,宣佈因為油價上漲導致的物流成本增加,將於下月初開始提高其銷量最大的桶面的價格;而23日,原料主要來自石油副産品的日化大佬寶潔和聯合利華,也加入了調高産品價格的行列,其理由自然是利比亞戰亂帶來了石油漲價。

  按照正常的供求關係決定價格的市場規律,這樣的漲價可謂水到渠成,甚至還有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味道在裏面,但如果稍加分析,就會發現這個令人同情的“漲價故事”背後,是企業出於商業目的而演出的一場赤裸裸的“趁亂打劫”。

  回顧這一輪囊括多個行業的漲價聲明,會發現其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可謂神速,日本地震發生後的幾天時間裏,在華日系數碼産品廠商就集體漲價;利比亞國內局面剛剛出現動蕩,日化巨頭就立即聯手宣佈調價。按照正常的價格傳導,原料、生産設備的影響,至少需要兩到三個月時間才會反映到終端産品價格上,如此迫不及待地提價,不得不令人産生“發災難財”的聯想。

  進一步分析,眾所週知的是,在康師傅速食麵的價格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進入家樂福超市銷售環節中的流通成本;而金士頓、東芝、尼康等日本數位産品廠商,其主要的零部件生産和組裝,早已能夠在國內完成。至於寶潔和聯合利華,日化産業內部人士指出,真正的原料成本,不到商品銷售價格的50%,而且在今年的電視宣傳中,日化企業的廣告投入都是名列前茅。

  顯然,眼下正在發生的這一輪漲價潮,其根源並不在地震與戰爭,而是企業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貪婪。的確,企業、經銷商追逐利潤是無可厚非的,但作為擁有世界聲譽的優秀企業,其利潤的産出更多的應該是憑藉自身的生産效能和資本力量,化解可能出現的成本風險,而不是一有風吹草動就通過漲價將風險全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況且,作為各自行業的巨頭,它們的帶頭領漲,必然會引發更大範圍的商品漲價,從而進一步加重消費者的生活成本。

  眼下,穩定物價、抑制通貨膨脹是政府和群眾共同關注的頭等大事,而在造成物價上漲的各種因素中,危害最大、最為可怕的就是投機因素。目前的這一輪漲價潮,可以説很大程度上就是出於投機。希望正在漲價和醞釀漲價的企業,能夠正確認識企業利潤和市場道德的關係,不要因為“趁亂漲價”失去信譽、失去消費者的理解。無論怎樣,消費者你傷不起。(崔濱)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