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吉林四平市有人叫賣研究生入學考試答案和作弊工具,作弊信號可突破考場的無線電遮罩和干擾設備,考場內確實能收到答案。與網上公佈的參考答案相比,作弊者的答案準確率超過7成。(央視1月16日)
作為一名在校學生,我對於各種各樣的“助考”早已見怪不怪,校園裏的資訊欄經常見到各種各樣的助考野廣告,就是上個廁所,冷不丁一抬頭也會看到,隨便在網上一搜索,多如牛毛的助考資訊肯定會讓你眼花繚亂。至於助考內容,從四六級到考研等幾乎無所不包。幾乎無一例外的是,每次四六級等結束後,都會傳出關於助考作弊的新聞。
本來,助考、作弊等本應該是一件隱蔽的事,但當下從四六級到考研等,助考的瘋狂與公開化令人瞠目,甚至很多學生根本不把助考與作弊當作難以啟齒的事情,反而在反覆核實相關資訊後加入助考作弊的大軍。道德不彰,恥感約束乏力,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助考在近年來已經呈現出公開化、産業化、職業化的趨勢,但教育等相關部門好像治理手段乏力,在具體的懲治處罰上,也缺乏如《考試法》等可具體依據的嚴厲法律;對於助考作弊等,相關部門責任劃分不清,誰來擔責一直無解。如此種種情況,也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助考作弊的氾濫。
面對常見的助考作弊等資訊,媒體或政府部門等往往提醒考生,“助考”多為忽悠、不能相信等,這些説辭也往往成了擋箭牌。但央視的曝光卻説明,“助考”絕非是無風之浪,縱然有些“助考”是在詐取錢財,但真刀真槍的助考作弊卻一直存在。
助考作弊風氣的濃厚,嚴重危害教育公平,並且對公平公正價值訴求的社會環境産生不良影響。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兩次考試,可如此通過考試者將來又會成就什麼樣的人才?再説,這會吞噬人們對於考試公平公正的信念,産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危害社會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