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開幕式併發表題為《深化交流合作 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包容性增長”是胡錦濤致辭中的一個關鍵詞。
據悉,“包容性增長”概念最早由亞洲開發銀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而中國較早就響應和接受了這一科學理念。國家主席胡錦濤一年中在兩次國際公開場合闡述對“包容性增長”的中國式理解,這是對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國際經濟(政治)複雜而嚴峻形勢的一種積極回應。其中最核心的意思就是,中國包容世界(包括某些國家),也希望世界(特別是某些國家)也包容中國。
那麼具體而言,胡錦濤致辭中“包容性增長”究竟有何深意?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表明中國的一貫立場,就是在世界經濟交往中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世界各國都面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務,但各國的國情不同,我們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尊重各國根據自己國情選擇的發展道路。從根本上説,這也是對一國經濟主權的尊重。那種強加於人的做法,是典型的經濟霸權的表現。只有各國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才能實現包容性的發展,是切實可行的做法。
第二,表明中國的基本態度,就是在世界經濟交往中應該堅持扶弱濟貧、共同發展的原則。大國對小國,強國對弱國,發展快的國家對發展慢的國家,發展條件好的國家對發展條件差的國家,應該以包容的心態,承擔起更大的責任,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地大力扶持和積極援助那些小、弱、慢、差的國家發展經濟,不能以大欺小,以強淩弱、以快制慢、以好壓差。這也是國際人道主義的體現。
第三,表明中國的“入世”理念,就是在世界經濟交往中應該堅持人類文明成果互學互用、共建共用的原則。在各國經濟發展中,自然是有的發展好些,有的發展快些,他們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也是其他國家非常願意學習和借鑒的。這種情況下,發展好的快的國家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和開放的胸襟,容許別人學習和借鑒,不能搞壟斷主義和保護主義,否則就會成為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障礙和壁壘。
第四,表明中國的合作方略,就是在世界經濟交往中應該堅持促進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協作化的原則。經濟全球化把世界各國緊密地聯繫起來,成為一個“地球村”、“大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客觀事實。各國都應以包容的心態,正確看待、沉著應對,加強溝通,密切合作,互利共贏,不能盲目排外,搞狹隘的民族主義,影響國際經濟合作。
總之,中國接受和踐行“包容性增長”理念,實質上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包容性增長”理念的指引下,通過更深入的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為國內經濟建設創造有利外部條件,同時也為中國對外經濟項目順利發展提供安全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