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軍援加邀請軍演 美國“武裝臺灣”妖風又起?
2025-07-21 14: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期,美方有兩個“挺臺”動作受到島內媒體關注。其一,在美眾議院通過的2026財年國防撥款法案中,包含了一項金額為5億美元的軍援臺灣項目。該筆資金由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管理,用於所謂“臺灣安全合作倡議”,可供美國防長在國務卿同意下使用,向臺灣提供防禦物資及服務、軍事教育與訓練等援助。其二,美參議院“強烈建議”五角大樓邀請臺灣參加2026年環太平洋軍演,如果未邀請,需要防長向國會説明理由。
在民進黨當局看來,上述舉措都是美方“挺臺”的“有力證明”,既有資金支援,又有“安全倡議”;既加碼“援臺”力度,也強調美臺軍事合作,用來做“大內宣”再合適不過。然而,聯繫美方多年來的行為模式就會發現,以上“口惠”,很難落實到位;即便參眾兩院的提議得到美國總統的同意,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往往會大打折扣,于臺灣而言,百害而無一利。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本屆美國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策略。而參眾兩院上述舉措實際上並不符合美方利益。有共和黨眾議員就提議,刪除對臺5億美元的軍援經費,理由是這筆費用比2025財政年度多了1億美元,只會增加臺灣對美依賴;美國已自顧不暇,“也不該挑起和中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該議員説法不僅符合“美國優先”的政治正確,也顧忌到當前美國政府囊中羞澀的實際狀況,但為何如此“忠言”卻沒有被通過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臺灣遊説團體對美國議員的“收買”。有分析指出,在臺灣問題上,美國國會始終是中美溝通的最大障礙。在個人利益的驅使下,“美國優先”的“國策”被一部分參眾議員調整為“美國議員優先”,國家長遠利益則成為次要命題。

此外,由於參眾兩院通過的法案仍需總統批准後方能生效,使得參眾議員在相關表態上更加肆無忌憚,不計後果。他們的刺激性發言雖然大部分都會被行政機構“過濾”掉,但嘴炮連天的過程,卻可以為臺當局“大內宣”提供素材,作為被收買方的美參眾議員有所交代,作為收買方的臺當局有所獲得,形成“互惠”,讓美國“挺臺”與臺灣“倚美”的戲碼持續上演。
不過美臺場面上的“你儂我儂”,無法為現實當中美方的“棄臺”進程踩下剎車。美方的終極劇本是“毀臺制中”,所謂“武裝臺灣”云云只是這一策略的階段性目標。民進黨當局始終回避的一個事實是,臺灣不會因為極高的服從性而擺脫“棋子”命運,恰恰相反,臺當局越是諂媚、順從,越會客觀上加快美方“毀臺”速度,將2300萬台灣民眾推到戰爭的懸崖邊。
美方“挺臺”的空洞性和虛偽性,理應成為各界認識所謂“美臺關係”的起點和常識。但民進黨當局利用媒體網軍打造的“資訊繭房”卻通過各種障眼法及詭辯,試圖讓臺灣社會大眾模糊焦點、忽視問題本質。不過民進黨的騙術一方面低估了臺灣民智,一方面也低估美方的重錘。
如果民進黨長期販售的“美臺關係史上最好”成立,那麼如何解釋在特朗普關稅戰當中,臺灣地區不僅未被豁免,反而最初被課以32%的重稅?當民進黨利用各種演算法或梗圖試圖誇大美國援臺的5億美金規模何其龐大時,又如何解釋美方僅從臺積電一家身上就扒下1600億美金?

此類“悖論”不勝枚舉。事實證明,民進黨消耗再多納稅錢,也只能買到美國參眾議員的“口惠”而已。臺灣的命運如果綁在美國身上,當前形同“自殘”,未來形同“自殺”。(文/關其行)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