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記者觀察:特朗普應當從道瓊斯指數成分股的歷史變化中學到什麼?

來源:央廣網

2018年06月23日 11:53:00A

  原標題:記者觀察:特朗普應當從道瓊斯指數成分股的歷史變化中學到什麼?

  百年多歷史的道瓊斯指數清晰地向特朗普傳遞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經濟和産業結構的變化已是一個無可阻擋的趨勢。

  本週,一件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轟動美國金融界。美國道瓊斯指數創始以來唯一僅存的創始成分股--通用電氣公司(GE)將在本月26日開市前被美國醫藥連鎖企業沃博聯取代。這意味著,道瓊斯指數的最後一隻創始股也在百餘年後成為歷史。目前道瓊斯指數成分股“藍籌股”的30家企業裏,只剩下7家是工業製造行業的企業,剩餘的23家都是代表服務、技術、零售和創新領域的企業。

  圖1來源於《華爾街日報》。深藍色代表工業和基礎材料;綠色代表油氣行業;紅色代表科技和電信;橘黃色代表健康醫療行業,淺藍色代表消費商品和服務行業。右側縱軸數字代表年份,最上數字為1896年,依次遞增,最下數字為2015年。

  美國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指數委員會主席戴維 布利策發佈聲明中的一句話意味深長:“美國經濟結構已經發生變化,消費、金融、醫療保健和科技公司在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而工業公司重要性有所降低,通用電氣被替換可以讓道瓊斯指數更好地反映美國經濟。”

  作為全球股市歷史最悠久的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A/道指)的30隻成分股象徵著最能代表美國經濟和商業的藍籌股。有意思的是,隨著一百多年來美國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的演變,這份藍籌股的企業名單也經歷了超過30次變更。

  1896年道指首次發行之時,所有入選成分股的企業都是煉油、鋼鐵、煤礦、橡膠等重化工業企業,通用電氣也入選其中。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服務類和消費類産業公司逐漸興起,可口可樂、強生、沃爾瑪、摩根大通等企業開始崛起。1997年,伯利恒鋼鐵被從30種工業股中剔除,標誌著鋼鐵業已不足以成為代表美國經濟的晴雨錶。隨後,以資訊技術産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公司也逐漸在成分股中開始佔據更多份額。1987年IBM回歸道指,1999年,微軟和英特爾股票首次加入,這是道瓊斯股票第一次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收入進來。從道指成分股的百年演變中,華爾街的藍籌股陣營經歷了從鐵路公司、重化工業公司再向服務類的第三産業和新技術産業公司的過渡。具體到特定的産業更替,美國的藍籌股陣營大體上走過了這樣一個變遷過程:鐵路、電報電話──石油、煤礦、鋼鐵、公用事業、汽車──連鎖商業、金融、醫藥、大眾消費品、IT、電信等。

  如果分析道瓊斯成分股的歷史,似乎特朗普對美國經濟的認識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似乎在他心裏,處處矗立著高煙囪的廠房比新科技更意味著美國的經濟繁榮。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旨在復蘇當年的工業製造業基礎,然而國際貿易已證明,比起在美國本土,工業經濟在海外生産能擁有更高的效率並且節約成本。

  另外,特朗普總統總是喜歡將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擴大化。這些政治口號對美國普通民眾造成極大的誤導。有趣的是,特朗普總是僅僅局限于討論“看得見摸得著”商品貨物的貿易,強調美國對全球的逆差;卻避而不談包括金融、設計、法務、旅遊等“看不見摸不著”且美國有極大優勢的服務貿易。我們要看到,美國的商品製造産業僅佔美國GDP的18%,而且比例仍然不斷下降。而服務業佔據美國GDP的79%並且繼續保持上升勢頭。而特朗普卻從來不提美國服務業2550億的全球貿易順差。這才是美國經濟優勢的來源。

  百年多歷史的道瓊斯指數清晰地向特朗普傳遞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經濟和産業結構的變化已是一個無可阻擋的趨勢。

  圖表2來源於美國商務部。製造業在美國名義GDP中所佔的比重。

  圖表3來源於美國商務部。2014年一季度美國GDP中各産業所佔的比重。其中,金融佔19.6%,政府佔13.1%,製造業佔12.3%,商業服務佔12.0%,健康和教育佔8.2%,零售業和批發佔11.6%,資訊産業佔4.9%。

  (央視記者 曹卿雲)

責任編輯:楊旋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