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有幾個葬在北京?大多數人可能會脫口而出——十三個。其實,除了馳名中外的明十三陵外,北京還有一座明朝皇帝陵——景泰皇帝陵。日前,市政協文史委的部分委員就這座帝陵的保護情況進行了視察。
“我小的時候經常來這兒,車一過玉泉山就能看見景泰陵的寶頂和明樓,雖然破舊但都很高大,可它們現在在哪兒呢?”站在景泰陵殘存的寶城地基上,全國政協委員舒乙的語氣裏充滿了遺憾。市政協常委王燦熾則説:“我研究了一輩子北京史,這才是第一回來景泰陵。”這座“養在深閨”的神秘王陵位於西山腳下的某單位大院內,雖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年來卻鮮有人涉足。目前,景泰陵的地面建築僅存碑亭、陵門及部分陵墻,至於地下文物,市文物局負責人表示:“景泰陵沒有過被盜的記載,據我們推斷,景泰帝下葬時政治上很受排擠,陵墓被盜的可能性不太大。”
據了解,景泰陵的整體保護情況還比較好,特別是2001年市財政撥專款修復後,古建築和周邊環境的保護情況已大為改觀。但委員們在視察中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陵區內尚有部分土地被挪為它用,碑亭內刻有乾隆禦制詩的“功德碑”在“文革”中曾被推倒,而重立時竟然顛倒了方向,變成了“大字朝陰小字朝陽”,且一直未能恢復。
委員們在隨後的座談中認為,景泰陵的歷史和文物價值並不遜於明十三陵,是明史及北京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見證。委員們建議,可以將景泰陵作為明十三陵的擴展項目進行申遺,把北京的十四座明代帝陵作為一個整體加以保護,並逐步開放,尋求最合理有效的保護和利用途徑。RJ213
連結
“這是最有故事的皇帝陵”
“明史本來就精彩,景泰陵見證的又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可以説,這是北京最有故事的皇帝陵。”舒乙委員説。
景泰帝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中,英宗被蒙古乜先部隊俘獲,時為郕王的朱祁鈺倉促登基稱帝,年號景泰。同年十月,乜先挾英宗直抵北京,于謙拒絕了英宗提出的議和建議,親自率軍迎敵,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次年,英宗獲釋回京。1457年,英宗趁景泰帝病重之機發動“奪門之變”,重登皇位,朱祁鈺被廢後不久死去,以親王禮下葬。英宗的兒子憲宗登基後追認朱祁鈺為“景皇帝”,並對原郕王陵按照帝陵規格進行了擴建。2001年,明景泰陵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耕)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姍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