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引資第一人:在大理投資是一種幸福

時間:2008-12-23 08:40   來源:華夏經緯網
    16年前

    不畏艱難大理投資酒店

    1993年1月1日,薛一萍從臺灣帶著一個120人的旅遊團隊,第一次來到大理遊覽賓川雞足山,感受到了大理的風景優美和歷史文化的豐富。但是,這個生態環境良好、民風淳樸、氣候溫和的旅遊天堂,留給薛一萍的唯一遺憾,就是住宿和餐飲條件太差。

    薛一萍想,如果能到大理來投資一個高檔次的星級酒店,解決制約大理旅遊發展的餐飲、住宿問題,大理的旅遊將前途無量。不久之後,薛一萍把想法付諸實施——1993年2月,薛一萍與當地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成為大理的第一個外來投資者。

    當時的大理,除了水泥、砂石外,建設酒店所需的所有建築材料,都必須從外地拉進來。加上交通條件有限,從福建、上海、廣州等地運送建築材料到大理,工程量特別大。但薛一萍沒有放棄,1994年4月,大理的第一家外資酒店“亞星花園大飯店”的主體建築斷水封頂,進入裝修階段。就在這個時候,酒店又遇上了新的困難:為了到上海進口電梯,才發現沒有上級允許臺資進入大陸的批文。因為是第一個進入大理的對外招商企業,並且還是臺資企業,當地政府並不知道需要辦理上級的批文。

    這時,最早和薛一萍一起入股籌資的20多個臺灣股東紛紛退股,酒店建設資金極度緊缺,裝修工作一度擱淺。薛一萍獨自一人承擔下了壓力,四處奔波,張羅籌款。“那個時候,只要是能借到的錢,我都借了,再少也不嫌少。”之後,薛一萍賣掉了在臺灣經商時候她名下的10多個公司,全部投入到亞星酒店的建設中,依然還是負債纍纍,人見人躲。

    經過多方努力,1994年12月29日,中央的批文終於下來了。薛一萍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援:從雲南省旅遊專用款中貸款2400萬。1996年,酒店終於完成了部份客房的裝修,開始營業。樂觀、豁達的薛一萍説:“我們和大理外資的批文同步成長。”

    16年後

    為提高大理知名度努力

    亞星酒店邊運作、邊裝修。1999年,酒店全部裝修完畢,累計投資1.2億元。最終達到了310間客房的接待量。

    1997年,薛一萍在臺灣的亞星旅行社推出了“遊三峽,送大理”活動,全年免費迎送6000名臺灣遊客到大理旅遊。隨後又推出“取消三峽到大理”活動,一直做到1999年。大理的知名度在臺灣日漸推開,“現在每年到大理的臺灣遊客,都不會低於四五萬人。”許多在大理“臺灣村”買地建房的“村民”,當年都是因為參加了薛一萍在臺灣的亞星旅行社到大理旅遊時,看上了大理這塊風水寶地。

    對大理旅遊的經營,薛一平頗有心得:大理不屬於“走馬看花”、“到此一遊”的城市。大理是一個必須用心慢慢的去欣賞、去體會的城市。單看一個天上的雲,都會有無窮的樂趣。你一整天什麼事都不做,靜靜地躺在草地上看雲,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薛一萍做旅遊的心態特別好,她總説:“不要老是以你的思維方式,去想客人的思維方式。必須了解客人來自於哪個國家,哪些東西是他的思維境界裏沒有想過、看過的東西。用反思維的方式,了解客人在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差異。以環境差異來取勝:一杯取自蒼山的雪水,都能感動人。一個小小的餌,一朵小小的茶花,都能給客人帶來無限的驚喜。”

    “大理好了,我們才會好。”薛一萍正在以她自己的方式,將客人在大理旅遊的時間,延長、延長、再延長。

我們期待著,薛一萍所推的“養生旅遊”,能夠在大理旅遊界推廣開來。讓每一個來到大理的遊客,都能夠真正的體驗到,大理是一個休閒、度假、養生的好地方。

    ■人物印象

    做個快樂的大理人

    “想像自己是一個很好的畫家。把大理的山水畫下來。你腦子裏的大理是黑白的,介紹給別人的大理就是黑白的。你腦子裏的大理是彩色的,介紹給客人的大理就是彩色的。客人開心了,我們才能真正的開心。” 在大理,臺商薛一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在大理投資的16年間,她回臺灣的時間,前前後後加起來還不到一個月。到大理投資的第二年,薛一萍就把父母和兄弟接到了大理。兩年前,父親在大理過世了。“我們已經成為新一代的移民。”在薛一萍眼裏,東方人養老的地方,非大理莫屬。大理的經濟條件、氣溫、語言、生活習慣、水源、空氣的綜合條件,都是最好的。

    “很多世界富商,最後奮鬥的目標,就是找一個像大理這樣的地方,養老、定居。我能夠找到大理,到大理來投資,到大理來定居,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創業的挫折過後,在大理的日子,薛一萍的心裏,每天都滿懷著綿長的喜悅:“給我再多的錢,我還是要過這樣的日子。給我再少的錢,我也依然會保持這樣的日子。”

(來源:春城晚報 記者 秦蒙琳)

分享到: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