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從關關雎鳩到TFBOYS 文藝界大咖縱論兩岸文化交流

2016年11月03日 08:46: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1月2日北京訊(記者 陳佳慧)1日,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文化組的討論現場不時傳出音樂聲,從鄧麗君到任賢齊,乃至TFBOYS的“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跨越了好幾個時代。曲調輕快,但兩岸文藝界精英匯聚於此討論的問題卻並不輕鬆。“大力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兩岸文藝工作者重任在肩。”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徐沛東説。

  論壇現場的音樂,是臺灣TVBS電視臺執行副總經理楊盛昱專門整理播放的。他認為,兩岸的文化人應該共同努力,讓兩岸同胞,尤其是年輕人可以同聽一首歌、同看一個劇,同樣擁有一份感動。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楊盛昱吟了一段詩經名篇《關雎》中的詩句。“在上學的時候,大家讀起來感到非常深奧。”但他現在仔細想想,那就是3000年前的先人用他們流行的方式,把男女之間的相思之情用優美的方式記錄下來,豐富了當時的文化生活,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文化的足跡和記錄。

  楊盛昱一邊播放音樂,一遍講述歌聲背後的故事。上世紀80年代初,兩岸還未開放交流,鄧麗君的歌聲卻已在大陸流行起來。大家未必知道唱歌的人是誰,但都沉醉在悅耳動人的歌聲中。在同一時期,梁祝協奏曲通過各種渠道傳到臺灣,“莫名其妙”地流行起來。臺灣民眾聽到這首歌,祖國河山的美好畫面,都會隨著音樂在腦海中“跳”出來。以後的年代,任賢齊的《心太軟》唱軟了大陸民眾的心,那英用一首歌“征服”了臺灣民眾的情感。文化的交流拉近了兩岸同胞的距離。

  播放TFBOYS演唱的《青春修煉手冊》時,論壇現場出現了一個小插曲,臺灣美麗人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慶珠將這三個小男孩當成了臺灣偶像組合小虎隊。“兩岸文化人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呀。”楊盛昱説,TFBOYS是大陸最流行的偶像團體,上至廣場舞大媽下至小學生都熟悉他們的歌曲,但在臺灣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同樣的,臺灣最紅的偶像團體玖壹壹有一首歌叫作《癡情玫瑰花》,它猶如《小蘋果》在大陸的傳唱度一樣,在島內達到洗腦的效果,但在大陸還沒有知名度。楊盛昱提醒兩岸文藝工作者注意這個文化現象,努力讓當下的流行文化更多、更快地在兩岸傳播、交流。

  徐沛東創作了許多風行兩岸的音樂作品,他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TFBOYS和玖壹壹未在兩岸同時流行,是一個很具時代特色的文化現象。他回憶説,臺灣文藝作品進入大陸以後,給我們很多啟示,近些年來,兩岸文化界就像張惠妹的歌曲《牽手》一樣,充滿熱情的攜手推動交流。但當下,由於媒體的平面化,網路影響力的擴大化,我們接受的資訊越來越多,越來越碎片化,文化記憶的元素就沒有過去那麼集中了。他認為這是一個當今世界廣泛存在的現象,不是兩岸間獨有的,流行文化符號無法像過去那樣最大程度的傳播。

  徐沛東表示,當代的時尚文化,被兩岸青年廣泛接受,但我們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為潮流的影響,忽略我們自己的文化。在人類的發展史上,中華民族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璀璨奪目,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他強調,兩岸的文化交流中,“根”是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會見洪秀柱主席時所作的講話給徐沛東很大震動。他表示,習總書記的講話在關鍵時刻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瞭方向,文化交流部分的內容格外鼓舞人心。“作為文藝工作者,我也感受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徐沛東表示,兩岸文藝工作者應該有使命感,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動兩岸文教交流做出更大的貢獻。

  徐沛東表示,這些年來,尤其是2008年以來,海峽兩岸的文教交流非常活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認為,現在兩岸關係遇到一些障礙,還是應該從文化交流入手,因為文化是割捨不斷的血脈。他以海峽兩岸合唱節為例,合唱既是一個很高雅的藝術,又是一個非常群眾化的形式,中國音樂家協會用這項活動,推動了海峽兩岸大規模的文化交流。合唱節上,兩岸同胞以歌會友,把親情、友親連接起來,發生了不少溫暖感人的故事。歌相和、情相牽、心相連的主題,讓這個兩岸文化交流品牌不斷發展。

  臺灣中華青雁和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臺華從事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工作已逾40年,他從游泳小將傅園慧身上看到了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力。他説,“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是傅園慧在奧運比賽後説的一句“名言”,洪荒之力就起源於古代啟蒙讀物《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古代先賢這麼多啟蒙文學,可以潛影默化的使我們後世子孫吸收到傳統文化的精髓,這種文化體驗是非常寶貴的。

  桂臺華認為,人類的文化發展,影響著人類物種的進化,民族的文化傳承,也影響民族的發展與興衰。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的核心。“我們炎黃子孫非常幸運,祖先留給我們異常豐富的文化遺産。”他強調,歷史是老祖宗發展的結果,也是現代人的寶貴資産,而未來的遠景是我們應該去努力創造的結果,繼承祖先歷史文化寶藏,並用它啟發後世,是每個炎黃子孫的文化傳承使命。(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