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建自貿區兩會受關注 閩臺合作交流項目搶鮮看

2016年03月07日 08:30: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3月6日北京訊(記者 李丹)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閩臺交流、自由貿易試驗區、京臺高速、深化閩臺經貿合作等話題最受媒體記者最關切。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自貿區建設關鍵之年,閩臺合作交流將會有哪些新動向?

  在福建的“十三五”規劃草案中,將“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擺在突出位置。福建自貿區的主要特點就是“對臺”。在福建“十三五”規劃中特別提出,建設自貿區要創新兩岸合作機制,率先推動與臺灣地區投資貿易自由,推進與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合作對接,促進貨物、服務、資金、人員等要素自由流動。

  “以推進兩岸金融合作為重點,在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跨境投融資等方面開展金融開放創新試點”,也在福建“十三五”時期建設自貿區的規劃中被提出。

  打造對臺合作平臺 加快推進自貿試驗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平潭綜合試驗區黨工委書記、中國(福建)自貿試驗區平潭片區管委會主任張兆民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2016年福建省將重點打造對臺合作平臺,拓展對臺服貿領域開放,推進閩臺監管資訊互傳、結果互認、執法互認。福建將推動一批經典試驗項目和典型創新案例,打響平潭片區自貿品牌,並完善臺灣免稅市場和臺灣創業園,加快建設臺灣高新技術産業園、兩岸特色金融集聚區等産業平臺,促進兩岸産業深度對接。

  張兆民表示,平潭要積極營造社會和民間融合發展的氛圍,在就醫、就業、社保、鄉里長間的交流上讓臺胞有家的認同。他説,今年將再吸引一百多名臺灣各方面的專才,來平潭幫助建設。

  關於京臺高速,張兆民表示,大陸方面已經全部完成相關規劃,臺灣的規劃論證中有北、中、南三條通道,都是通過海峽隧道獲取,目前比較傾向於北通道,大陸選址從平潭獲取,總共126公里。兩岸在技術論證上已經歷了十年(每年一次)的技術研討會,技術上已經不成問題,海底的地質、地貌深度的情況都已經掌握的比較齊全,現在主要取決於臺灣方面。

  針對臺商來閩投資興業的相關問題,張兆民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投資體制改革2.0版,推行“3+N證合一”企業註冊辦法,形成最大限度的“多證合一”大格局;實施投資、貿易、金融、航運、人員往來更加自由便利的試驗措施;加大兩岸金融合作,推動自貿區金融政策先行先試;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深化平潭對臺綜合實驗和廈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著力將福州新區打造成為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

  據了解,在福建“十三五”時期建設自貿區的規劃中,將精心培育兩岸直航航線,推動“臺平歐”海鐵聯運及“臺車如閩”常態化運營,辦好第五屆共同家園論壇及第二屆海峽兩岸村里長交流、馬拉松、自行車、風箏沖浪等活動,啟動建設臺胞社區,推進兩岸醫療、社保制度對接,同時吸引更多臺胞來嵐就業生活。

  “與臺灣一水相連的福建,在對臺交流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副省長梁建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福建將深入推進閩臺電子、石化、精密機械、金融、現代服務業等産業合作;深入開展與臺灣在生物科技、綠色能源、健康照護、文化創意、觀光旅遊、精緻農業等六大新興産業合作;推進對臺電子商務産業集聚發展,加快對臺金融開放、現代物流産業發展和服務業合作,大力發展閩臺特色現代農業。

  拓展基層民間交流 深化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合作

  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問題一直是兩會期間的熱議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梁建勇就此問題表示,支援兩岸青年在各領域開展交流,鼓勵臺灣青年來閩創業就業,將強化閩臺文化、教育、人才等流域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臺灣青年。

  梁建勇説,今年要更好地突出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全力辦好第八屆海峽論壇。推進閩臺特色鄉鎮村裏交流合作,鼓勵閩臺鄉鎮村裏基層民眾加強往來,支援閩臺同名同宗村開展系列對接活動,持續推動閩臺對口鄉鎮開展合作或投資創業,推進兩岸鄉村旅遊合作。

  維護臺胞合法權益 扶持臺資企業轉型升級

  談到臺商來閩投資興業之事,大家最為關心的是如何解決臺胞合法權益的問題,對此張兆民表示,福建省將優化臺胞投資生活環境,扶持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應完善依法處理涉臺事物和建立健全維護臺商合法權益長效工作機制,抓好臺胞臺商公共服務平臺、綠色通道、溫情窗口建設,落實便利臺胞就學、就醫、就業、往來、置産等方面的措施,推動兩岸民眾便利往來。

  “就算是人間有風情萬種,我依然情有獨鍾”,梁建勇説,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的重要講話讓我備受鼓舞,兩岸同胞一脈相承,親情割不斷,2015年福建對臺交流合作成效顯著,今後我們要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入閩臺合作深度融合,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