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評論:全國兩會帶給兩岸更多“獲得感”

2015年03月16日 07:56:00來源:台灣網

  2015年全國兩會3月15日閉幕。會場內,在“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引領下,“四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與“四個群體”(臺灣“三中一青”)始終是涉臺話題中的熱門;會場外,大陸創業精英馬雲與雷軍在臺灣青年中引發一股“創業旋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問香港發出堅持“九二共識”、願意訪問大陸等積極信號……這些“兩岸聲音”不會隨著兩會的落幕而淡化,相反,它們會隨著習總書記“擴大臺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的溫情講話,指引著在2014年經歷諸多波折的兩岸民眾,信心十足地展望兩岸關係值得期待的未來。

  “獲得感”是大陸網路從羊年伊始即流行開來的一個新詞,它源於2月27日習總書記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時的講話,短短幾天后,它又出現在全國兩會的對臺論述中。2015年全國兩會開幕第二天,習近平即發表“四個堅定不移”的重要對臺講話,為兩岸係指明前進方向、為臺灣“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民眾及青年)吃下“定心丸”。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兩岸關係,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仿佛呼應一般,阿里巴巴榮譽主席馬雲在兩會開幕當天赴臺演講,隨身攜帶一百億新台幣創業基金,以實際行動支援島內新生代分享兩岸和平發展紅利。馬雲所到之處再次颳起“馬雲旋風”,2400個位置座無虛席,現場擠得水泄不通。臺灣大學生蕭昱遠在媒體撰文説:臺灣的社會創新、創業一直有小眾群體,但還未出現大的浪潮,馬雲所引起的對於創業、成功、冒險等概念的深化,確實能夠砥礪青年學子,未來的發展令人拭目以待。6日,另一位同樣在臺灣設立了協助臺灣青年發展事業基金的小米科技CEO雷軍,也大方地為想創業的臺灣青年支招:“方向應該定位在兩岸經濟一體化的市場之中,才有更多機遇。”

  臺灣《旺報》分析説:很多人批評現在的青年缺乏理想,卻從未反思提供給青年的發展機會日益減少,這才是青年漸漸對臺灣社會與政治不滿的原因;青年不該成為每到選舉才拿出來拉攏的對象,馬雲的高人氣反映了臺灣青年對成功的渴望。確實,“機會”對於每個人都至關重要。本屆兩會上,從3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提出“為臺灣青少年多做工作”,到李克強總理強調“讓更多民眾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到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表示“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正確道路,臺海局勢保持和平穩定,是兩岸人民民心所向的最大‘有感’紅利”,再到許多出謀劃策之聲,比如全國政協委員王天戈表示“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真誠的努力,幫助臺灣青年一代分享兩岸交流交往的紅利”,海協會長陳德銘説“未來海協會也會更注重和臺灣年輕人多交朋友”……這些,在在顯示著大陸各界願意對臺灣“三中一青”群體提供各種展示舞臺的善意與誠意。

  “習近平懂臺灣,政策鎖定基層與青年”,這是臺灣輿論得出的結論。兩年多來,習總書記在談及對臺議題時,都非常關切臺灣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特別是積極鼓勵兩岸青少年交流溝通,來大陸創業創新。的確,網際網路和全球化時代下,兩岸基層民眾與青年不應只是感情上的“一家親”,更可以在諸多創業領域“親上加親”,尤其是在大陸鼓勵促進創業創新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上,臺灣民眾都可以把握機遇、積極融入。很長一段時間,島內某些政治勢力從負面角度解讀,認為兩岸和平紅利被少數人壟斷,多數臺灣人都無感;對此謠言,早有媒體正義執言:這不是誤判,而是有意的誤導!實際情況是:兩岸是共同受益、多數人受益的。兩岸經濟交流和合作,絕不只是大財團、大企業的事,普通百姓同樣能夠並且已經從中受惠。如今兩岸民間往來一派熱絡景象,但臺灣真正到過大陸的卻不足五百萬人,這也是謠言得以在島內傳播的重要原因,它同時也對兩岸今後的交流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如習總書記所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是建立在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基礎之上,讓島內更多民眾受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把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作為兩岸人民的共同追求,才是“獲得感”的最高境界。2015年,兩岸關係重新站在全國兩會這個新起點上再次出發,有“四個全面”當後盾,有“四個堅定不移”指引方向,相信兩岸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那份滿滿的“獲得感”!(台灣網評論員:趙靜)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