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陸涉臺專家:臺灣緣何一再錯失經濟發展良機

2014年08月19日 09:22:00來源:法制日報

  連日來,島內高層包括馬英九、江宜樺,及與經濟相關的各部門首長,分別在不同場合表達臺灣經濟即將面臨中韓FTA嚴重衝擊的憂憤之情。他們的憂慮,顯然並非基於私利,而是為臺灣的整體利益。然而,僅憑“感情喊話”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獲得民意支援,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所作為。

  多次浪費良好機遇

  臺灣經濟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必須依賴外部市場,尤其是與其一海之隔的日益龐大的大陸市場。早在上世紀90年代,島內有識之士便指出,“臺灣的經濟腹地在大陸”。大陸也長期對臺企發展予以格外照顧,並多次出臺“惠臺”政策,因而引發廣大臺商一波波的“大陸投資熱”。

  然而,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臺灣最高當局卻對此進行干擾、破壞。1996年,李登輝推出了所謂“戒急用忍”做政策。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基本延續了李的做法。2006年初,陳更宣佈要對兩岸經貿進行“積極管理”。正是這些政治干擾,使得臺灣經濟錯失大好發展機遇,日益邊緣化,整體競爭力也從亞洲“四小龍”之首逐步掉入“四小龍”之尾。

  再次迎來難得機遇

  2008年5月,島內政權再次更替之後,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階段,兩岸全面“三通”實現,兩岸經貿關係空前活躍,2010年島內經濟增長率更達10.47%,創23年新高。後雖受全球經濟形勢整體下行影響,但因有大陸龐大市場支撐,特別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等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支援,臺灣經濟得以挺過最艱難的階段。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全面主政之後,大陸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再次為臺灣經濟提供巨大機遇,特別是在“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理念下,李克強總理于2013年4月再次莊嚴承諾,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照顧臺灣民眾的利益,在對外開放的時候,先一步對臺灣開放或對臺灣開放的幅度更大一些。受這一政策利多影響,2013年6月,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簽署了兩岸服貿協議,並著手準備兩岸貨貿協議等ECFA後續商談。島內産、官、學界一度普遍樂觀認為,臺灣已在大陸市場上贏得先機。

  有再失良機之風險

  然而,由於民進黨一再拖延、阻撓“立法院”的審查活動,其幕後支援操縱的“反服貿太陽花事件”在今年3月上演,最後迫使馬英九當局接受“先立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再審查(兩岸服貿協議)”要求。但是,因“立法”遲遲無法推動,兩岸服貿協議的生效也顯得遙遙無期,更遑論兩岸貨貿協議的商簽問題。

  與此同時,臺灣最大競爭對手韓國卻沒有停止進軍大陸市場的腳步。雖然在2010年4月,即兩岸商簽ECFA前夕,韓國才提出要與中國簽FTA(包括服貿、貨貿等諸多內容),但中韓FTA在今年底簽署已幾無懸念。顯然,在全面進軍中國大陸方面,韓國將“後發先至”。

  據臺“經濟部”估計,如以2013年數據為準,在1563億美元的對陸出口中,中韓FTA生效後受衝擊額達386億美元,臺灣産品可能被韓國産品取代的比例達2%至5.4%,約31.6億至84.2億美元,受衝擊最大的面板業損失則可達14.5億至30.1億美元。

  一再流失先機之根源

  2008年之前,臺灣在大陸逐漸流失競爭優勢,理當歸咎於執政當局的“臺獨”分裂意識。但2008年之後,馬英九當局推行“開放的兩岸政策”為何也無法抓住難得優勢,特別是在服貿方面,不能抓住本應較韓國領先一年多的優勢呢?

  客觀講,作為反對派的民進黨,其“臺獨”理念與“反馬反中”心態一直都沒有調整,但這當然不能作為馬當局推卸責任的理由。關鍵還在其自身:因宣傳不足,基層民眾才會聽信民進黨謠言;因溝通不良,國民黨內部才會對黨務、政務部門指令有反彈;因立場不穩,整個黨才會一遇民進黨掣肘便退縮。具體到兩岸服貿協議審議,亦是如此。本來一個為臺灣爭取更大市場更大機會的好協議,最後就在民進黨抵制、掣肘行動之下,進退失據,自陷被動。

  總之,馬當局要想不再對臺灣經濟機遇的逐漸流失而“心急如焚”,關鍵還是要從自身多找原因。當然,作為反對黨的民進黨,也不能為了自己的選舉利益,一味採取“焦土抗戰”策略。畢竟,臺灣經濟垮了對民進黨也沒有好處,在以選舉為重的臺灣政壇,民眾最終會把賬算明白,用選票制裁民進黨。□黨朝勝(作者係社科院臺研所教授)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