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兩岸海上維權可三步走 認清美日干擾
兩岸應建立共同的話語體系一致對外
記者:事實上臺灣在整個的海疆上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無論是面對釣魚島還是南海的太平島,臺灣都是不容或缺非常重要的力量。但是由於現在的政治現實,我們還不能完全協調一致的去面對海權的挑戰,還是可以讓人來做文章。在現有的國際環境下,我們怎麼能最大限度的來維護我們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您作為一個研究中國海洋問題的專家,覺得我們從哪著手開始解決才是最佳之道呢?
王冠雄:因為本人是在教育界服務,我會比較強調加強教育,這個可能短期之內不會馬上看到效果,但是我覺得長期來看的話,會是一個比較紮實的做法。我覺得不僅要教育我們國內民眾,對國際社會也要教育。我們先從國際社會的教育來看,我個人認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面,國際社會對於兩岸在南海的主張有相當多的誤解,包含大陸所講的九段線,或者是臺灣這邊所講的U型線,事實上兩岸對於線段的立場是很堅定的,但是它裏面的內容我們並沒有一個很清楚的敘述跟闡釋。目前我們所面對的一個挑戰是國際社會是一直不斷的在籌劃這一個線段,會刻意的渲染説九段線是中國企圖掌控整個南海的這一種手段。我相信1947年的這一個主張以及一直到了現在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所做的所有主張,都還是相當自我克制的。因此我覺得,國際社會有這種言論出現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給予駁斥。
記者:那就是説在概念的清晰方面還要進一步的……
王冠雄:還要進一步的去理清,也就是説兩岸之間在立場上應該要做進一步相互的研究,否則的話到時候可能大陸的學者一種説法,臺灣的學者另外一種説法,又會讓別人找到了一個可以從中間切入、分化的機會了。所以我覺得,對外的話語、主張應該要一致起來,這就需要做更多的、更進一步的相互探討和交流。
講教育的另外一個方向是針對我們國內的民眾,我覺得國內的民眾往往有高度的對於國家民族的要求,很可能會有一些比較激烈的反應,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去克服的。我相信現在在大陸或者臺灣都會有很類似的情況出現,譬如説在網路的發達之下,一則錯誤的訊息、或者是被錯誤解讀的訊息,很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傳遍千萬人,造成千萬人的同一種回應,甚至於對政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對一個正需要做出清楚、理性決策的政府構成民意的壓力。我覺得這可能也需要我們在民間做更廣泛的教育,讓民眾能夠了解到我們的主張是什麼,怎麼樣去做才是一個合理的、理性的決策。以上就是兩岸都要努力的地方。
記者:您的看法現在也在大陸的學者中有共識,他們也是主張在海權問題上、在南海、釣魚島問題上,兩岸應建立共同的話語體系一致對外,像您説的要理清概念,從默契到進一步的溝通、進一步達成共識,然後形成共同對外的一致的概念,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正確的疏導國民的這種愛國熱情也還是需要去做。那麼在我們共同開發、共同著手維護海洋權益方面,您有什麼樣的思考?
王冠雄:共同開發上面我覺得兩岸之間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主要的當然是資源,這可能是兩岸之間在進行第一步共同開發的過程當中要去思考的。第一個就是漁業資源,漁業資源因為是一個游動的資源,兩岸之間應該要有制度。這個制度是一種保護的制度,讓漁業資源能夠被兩岸的民眾共同享用,大陸的説法叫做可持續的利用,臺灣是叫永續利用,這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問題來了:兩岸的漁民在捕撈漁業資源上都有很強的能力,如果説我們沒有一個共同的管理機制的話,漁業資源很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會被兩岸的漁民共同給利用掉了,這是很嚴重的。舉例來講好了,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母親到市場上去還可以買得到很鮮嫩的黃魚。
[責任編輯: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