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學者:兩岸海上維權可三步走 認清美日干擾

2013年12月16日 09:05:00來源:台灣網

  認清干擾兩岸攜手合作的外部因素

  記者:從現在的情況看,面對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大陸方面的立場是非常的明確,態度也比較的積極,一直想推動兩岸之間的合作,然後一致對外,相比較之下臺灣方面態度要曖昧一些,或者是有一些顧慮,您覺得這之中的顧慮主要是什麼呢?

  王冠雄:是,您講的完全沒有錯。我認為兩岸在面對相同的挑戰時,彼此的表現可能會有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個人的理解是,以大陸來講,面對的挑戰可能是更強硬一些,因為現在全世界都把中國看作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那麼勢必會受到已經是大國的國家的挑戰。從國際關係的歷史上看,很少會在一個區域裏邊同時維持住兩個大國、強國存在,因此在我們這個區域裏邊,其他大國和崛起中的大國勢必會對中國的強盛和崛起有一些酸溜溜的心態。所以我可以想像得到,中國大陸在面對海疆議題挑戰的時候,勢必會用一個比較強烈的方式來確認某些基礎的原則。因為長久以來兩岸之間的隔閡,臺灣當然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會用相對不同的一個角度,譬如説臺灣長久以來跟日本、跟美國的接觸比較深,也是不容忽略的事實。兩岸之間從1949年到大概2000年左右的五十年時間,是處在完全不同的思維和想法的環境裏,現在要想在一個很短的時間之內把這個狀態扭轉過來是不容易的,可能還是需要一些時間。

  但是我也必須要強調的就是,對於海疆的很多問題,我們兩岸的立場是一致的。長久以來對於海疆,譬如説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以及今年在5月份發生臺灣跟菲律賓之間的漁民糾紛這些問題,馬英九從維護臺灣、維護人民利益的基本角度出發,立場是堅定的,但可能因為究竟臺灣還是一個小地區,因此他在處理手段上會增加一些圓滑的方式。

  記者:理解。您剛才提到了國際因素,就是説在這些南海問題上、釣魚島問題上存在著美、日的因素,這也是一個現實問題。那麼現在美、日之所以在我們的這些海疆、海權問題上能夠這麼比較強硬的做文章,是不是也吃定了我們兩岸之間現在有裂痕、有分歧,這樣有空子可鑽?

  王冠雄:我覺得從兩個方面來講,或者是從整個歷史的脈絡上頭,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個時段。第一個時段大概是在60、70年代的那個時候,當時兩岸還是在一個極度分裂的狀況之下,他們的確是真正的把握住了兩岸之間的分裂,譬如説美、日他們在釣魚臺問題的處理上面,才會出現所謂的“歸還琉球條約”,再不然就是把釣魚島裏頭的某些島嶼當做是美軍演習炸射的靶場。第二個時段就是現在,我覺得現在的這個狀況,可能反而會有一點點的轉變,也就是説兩岸之間實際上是在往一個合的方向走,他們會認為兄弟兩個如果説是合二為一的話,在共同處理一些相關議題的時候力量就會變強,立場上面也不會有相互的掣肘或者是抵消,所以就會相對的來講受到一個比較高的關注。因此他們會儘量的去把對方的力量給減損掉,使得自己的力量提升,我相信這個都是很常見的一種操作的手法。不過我想很重要的還是兩岸的默契,我相信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面會變得比較方便一些。

  記者:您的意思就是説,原來兩岸對立的時候,美、日想從中做文章,現在兩岸在走向緩和的時候,他們顧慮我們真正的合到一起了,所以他們還要插手,那臺灣又非常在意他們的態度,所以現在也面臨一種尷尬。

  王冠雄:是的。

[責任編輯:朱媛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