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專家“把脈”臺灣會館

2010年07月28日 09:48:00來源:

臺灣會館座談會27日在京召開(台灣網 李徽 攝)

  台灣網7月27日北京消息 一場由40余位在京重要臺籍人士、島內相關學者、臺灣問題專家、史學家、民俗專家參與的座談會27日在北京臺灣會館召開。與會人士就臺灣會館等在京涉臺文化遺存的文藝創作和宣傳進行了深入研討,並對臺灣會館的發展與建設出謀劃策。

  作為清末臺灣舉人進京趕考的臨時駐地而興建的“臺灣會館”,歷經風雨變遷和改造重建,如今已成為見證兩岸交流互動的平臺。如何進一步通過展示與宣傳,擴大臺灣會館影響力,提高會館在京臺交流和兩岸交流中的作用,成為會館發展的關鍵問題。

  研討會由北京臺辦組織,會上,兩岸專家圍繞臺灣會館的歷史沿革、研究成果與臺灣會館相關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歷史上的在京臺胞及臺灣會館題材的文藝創作等進行了深入研討。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對於臺灣會館得以北京城市改造中保存,並得到良好的修復深表欣慰,“由於當時正值陳水扁大搞‘去中國化’時期,在兩岸人士的奔走呼號下,這一遺存的保留堪稱歷史的見證,尤為珍貴。”

  臺灣會館是清康熙年間,為因應臺灣舉人而建立。臺灣史學家戚嘉林認為,應增加會館內對臺灣秀才入閩、赴京參考的過程展示,“當時每兩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由於嚴格的遴選程式,致使能夠考到京城來的臺灣舉人,都是千里挑一的人中龍鳳,堪稱精英中的精英。而從臺入閩再赴京參加層層科考的過程,正是兩岸文化同脈,教育一體的力證。”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推廣部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大智認為:在展覽展示上,應力求使文字史料趣味化、文物史料更充分有效地開發,強化展覽的吸引力。

  全國人大常委、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汪毅夫表示,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將臺灣會館打造成融臺灣鄉親聯誼會所,臺灣文化展示窗口,涉臺學術研究基地的綜合性交流平臺。

  此外,有與會人士表示,臺灣會館是主題厚重、內涵豐富、溝通兩岸的重要題材,可通過回顧臺灣會館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不同角度和側面,挖掘臺灣會館所蘊藏的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探討利用展覽、影視劇、專題片、聲樂作品等形式,反映臺灣會館百年曆史,展現廣大臺灣同胞愛國愛鄉的歷史情懷,展示京臺交流交往的歷史和現實,呈現在京臺胞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進一步促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加深彼此情誼。

  北京臺灣會館始建於1890年前後,是一百多年前臺灣同胞在京活動的場所,作為北京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見證了臺灣同胞愛國愛鄉的光榮歷史,也留下了臺灣同胞在京生活的點滴印記。(記者 李徽)

 瀏覽更多各地涉臺新聞

[責任編輯:薛白璐]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