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互動旅遊熱火朝天,在中國第一水鄉周莊臺灣老街,通過臺灣街巷、部落民俗的展示,通過影像、道具布景、舞臺表演、美食等將臺灣,包括阿里山的民俗文化風情更充實地展現,讓遊人先睹為快,切身感受一回臺灣本土文化。 黃瑩 攝
中新網昆山5月18日電(黃瑩)遊走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臺灣老街,在臺灣原住民圖騰下和阿里山姑娘一起載歌載舞,在廊棚裏品一品地道的高山茶,將新竹米粉、彰化貢丸、魯肉飯、臺南擔仔面……臺灣美食嘗個遍。明明身在大陸,卻感覺已跨海身臨臺灣,首屆海峽兩岸昆臺文化交流月18日在江蘇昆山開幕,給兩岸民眾帶來了不少“驚喜”。
對於已報了臺灣遊的上海來的何先生而言,此次臺灣老街遊可謂大開眼界,“之前都是從電視裏看到臺灣的風情、少數民族歌舞,終於親眼看到,真令人歡欣鼓舞,對臺灣之行更是迫不及待。”
臺灣老街由臺商在中國第一水鄉昆山周莊投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建築風格,輔以當時的代表性商店、民生用具、街頭廣告,將臺灣地區文化、民生一一呈現,臺灣大劇院、里長(村長)辦公室、雜貨店、臺鐵貨運站、小火車、郵筒等等,無不打上當年臺灣人生活的印記。作為文化交流月的起點,不僅對大陸游客而言新奇得很,老臺灣們看著更感親切,“舊式電視機播放著那時的電視畫面;拍高中畢業照的照相館;街道建築墻上,張貼著“黑松汽水”、“天香肥皂”之類的招貼廣告以及各種當年的各種標語,令人記憶猶新”。
而對於喜愛臺灣美食的遊客來説,這裡各式各樣的臺灣小吃同樣令人欣喜若狂。澎湖炸花枝丸、臺北深坑臭豆腐、魯肉飯、新竹米粉、臺南擔仔面、彰化貢丸等等應有盡有,可謂“不出老街、吃遍臺灣”。此外還有臺灣特色食品包括水果、有機蔬菜、肉製品、煙酒、糖果、茶葉等,沙茶醬、櫻花蝦、高粱酒鋪前,更是圍了不少感興趣的遊客。
原住民石板烤肉四溢的香氣更是吸引了裏三層外三層的食客,取自臺灣高山的石板,不僅令食材的水份沒有喪失,更令食材表面形成誘人的金黃色,口感與金屬炊具之煎煮相較更為美味,來自阿美族的老闆熱情地端出地道的竹筒飯招待遊人,“時下兩岸互動旅遊熱火朝天,如今在臺灣老街,通過臺灣街巷、部落民俗的展示,通過影像、道具布景、舞臺表演、美食等將臺灣,包括阿里山的民俗文化風情更充實地展現,讓遊人先睹為快,切身感受一回臺灣本土文化”。
昆山是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密集區和兩岸經貿交流的熱點地區,已集聚了4000多家臺資企業,投資總額近500億美元,註冊臺資230多億美元。從小在臺北長大的臺商彭先生來昆山投資十多年,他説:“如今的昆山臺灣風情濃郁,既悠然又時尚。臺灣小吃一條街、臺灣商品展示店、阿里山茶莊、咖啡館、永和豆漿等熟悉的店名隨處可見,想吃到地道的臺灣土特産不是難事,與生活在臺北相似。更重要的是,目前聚居於昆山的臺商及家屬,加上長期生意往來、頻繁往返于臺灣、昆山兩地的臺商約有10萬人。臺商已對這座城市産生了認同感,建起了媽祖廟、臺灣老街,形成了生活圈。這裡的一切,都讓臺灣人找到家鄉的感覺”。
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表示,兩岸“三通”後,昆臺文化旅遊産業合作正面臨難得機遇,前景廣闊。未來昆山將致力於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加快建設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産業園、昆山軟體園等載體,打造一批昆臺文化旅遊産業交流合作的平臺,促進兩岸文化産業對接,推進兩地文化交流的常態化發展,深化兩地合作、和諧互動,不斷增進兩岸民眾的了解與友誼。交流月期間還將舉辦臺灣攝影家作品昆山展、周莊赴臺旅遊推介會、昆臺中小學生文化交流系列活動、昆臺旅遊直通車等多項文化交流活動。(完)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