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會想到,2011年底2012年初的大陸演唱會市場,竟然被一股港臺老歌手懷舊與復出的風潮覆蓋。
沒錯,老歌手們回來了,他們的回歸,伴隨的是兩岸三地樂壇叢生的亂象:內地選秀一蹶不振,港臺頒獎典禮越來越像鬧劇,唱片公司與電視臺交惡,歌手青黃不接,唱片銷量低到可憐……
某種程度上,你甚至説不準老歌手的回歸到底是一種拯救還是僅是亂象的一部分:2011年一整年的大陸演唱會排期擠得滿滿噹噹,各路歌手尤其港臺樂壇老將們,為了好場館和熱門檔期爭得不亦樂乎。而據業內人士分析,2012年,這樣的港臺音樂懷舊風估計還會持續。
懷舊風吹遍兩岸三地
2011年平安夜,臺灣歌手張宇在首都體育館舉行演唱會“仰望20年”,臺灣歌手李翊君則在人民大會堂“讓愛回家”。這個“黃金夜”裏,港臺老歌手們與大陸歌迷們共度溫情與懷舊的夜晚。
其實,早在2011年年初,港臺音樂懷舊風就已經颳起,並吹到了大陸。打頭炮的就是香港四大天王,這一年,他們分別於香港紅館開唱,繼而開始內地巡演。其中,為了紀念入行30年的演唱會,劉德華再次大跳拉丁舞之餘,還大玩鐳射、煙花等,力求帶給歌迷不間斷的視覺衝擊;緊接著,已經在內地開始新一輪世界巡迴演唱會“1/2世紀”的張學友,于2011年4月在紅館連唱12場;11月,黎明在舞臺上大展“金句王”的風采;12月,則有郭富城突破其上一輪“舞林正傳”的極限,在360度旋轉舞臺後大玩3D效果。除了一眾天王,近年一直在各地唱遊的天后林憶蓮也于2011年9月回歸紅館,和歌迷一起重溫那些有點悲傷、有點堅強的“女人心事”。
香港去年掀起的老歌手“復出”熱潮中,還包括永遠的“玉女”周慧敏。“玉女”已然43歲,這一輪為紀念從藝25週年而開的演唱很有可能是她最後一次開唱。此外,鄭伊健也捲土重來,3月再次唱響紅館;而溫拿樂隊、張智霖、汪明荃、鄭少秋、林子祥、太極樂隊等,也都在2011年扎堆開唱。
臺灣樂壇的老歌手們也沒有閒著。華語樂壇“四大天后”齊豫、潘越雲、萬芳、黃小琥組成“女版縱貫線”在大陸巡迴開唱,“珍愛女人巡迴演唱會”于4月16日起在杭州率先開唱;而5月,在北京、上海、深圳、臺北等地舉行的“滾石三十年”演唱會,更是吸引了年齡跨度達20歲的歌迷們共同追憶青春……
歌還是老的好
在唱片業衰落的今天,廣闊的大陸音樂市場已經成為無數港臺音樂人的衣食父母,他們來大陸辦音樂工作室,開演唱會,他們出現在各地衛視的跨年晚會上,也出現在京滬深的個唱現場。他們的到來與其説是回歸,不如説是迎合,而迎合的基礎在於懷舊,在於大陸聽眾上世紀八十年代音樂遺憾。
2011年“滾石三十年”演唱會上,人們回味著臺灣老牌民謠歌手潘越雲、吳楚楚,實力唱將陳升、周華健,還有解散多年的“無印良品”組合的歌聲——在這次演唱會上,22年未在大陸公開演出的臺灣民謠重量級歌手侯德健跟李建複合唱了自己創作的歌曲《龍的傳人》,宣告復出。侯德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2006年我從紐西蘭回大陸後,又開始寫歌,又見到了聽眾了,我發現他們長大了,需要聽一些大人的歌,現在對我來説,做音樂已經不是為了超越以前的自己,而是另外一種心情和境界。”
而2011年最受歌迷喜歡的老將演唱會,無疑是張學友的。從流行歌曲,到音樂劇“雪狼湖”,再到現在的主打爵士,張學友靠的不是千載不變的唱功,他更多體現出的是一個音樂人應有的堅持方向。在李宗盛和羅大佑這樣殿堂級的音樂人都復出的年代,資歷實在已經不是老將復出可以賣弄的資本了。
因演唱瓊瑤劇主題曲而在大陸出名的臺灣60後歌手李翊君告訴本報記者,她在1998年演唱電視劇《還珠格格》片尾曲《雨蝶》時懷孕生子,暫別歌壇,而2011年她首次在大陸舉行個人演唱會,她説:“我並不擔心市場有變,一個歌手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適合什麼,而不是盲目地去改變,所以我很感謝有一群支援我的歌迷一直給我加油打氣。”
老歌還要聽多久?
事實上,從1997年臺灣歌手蘇芮的大陸個唱開始,港臺的懷舊風就刮到大陸了,資深流行音樂樂評人王小峰這樣告訴《國際先驅導報》,“2000年出來的新生代歌手周傑倫之後,港臺和大陸均未出現有實力全國各地巡演的新歌手。沒有新歌手來替代這些老歌手,所以這些人就不斷地翻來覆去地唱那些存貨。”
在大陸歌迷的記憶裏,許多港臺老歌手留給他們的是兒時或青春的難忘回憶。但問題是,那些曾經在記憶最前端的珍貴身影,如羅大佑、蔡琴、齊秦、劉德華,甚至更新的周傑倫等等,都已經因為過於頻繁的出現而沖淡了神秘感和新鮮度。不少樂評人認為,王菲的成功復出,與其説是她的影響力使然,倒不如説是她完全非刻意的“饑餓行銷”起到了絕對的主導作用。如果你不信的話,試想王菲如果接著連續四年都開演唱會,要是2015年還能賣到2010年的票房,那簡直就是奇跡了。
在王小峰看來,懷舊風潮涌起的原因是整個中國唱片行業出現了問題,“現在很少有新的唱片和好唱片公司誕生了,你看,連演員都跑去唱歌了。”
除了老歌手的演唱會,網路上、電臺裏播放的上榜新歌也有不少是“老歌新編”,而國外每年出産的1000張新唱片中有400張是翻唱老歌的,“要維繫唱片行業很難,翻唱也是用來填滿聽眾的音樂需求的商業方式之一。這是全球音樂界的普遍現場。”王小峰説。
另外,業內人士認為,從市場表現來看,許多由主流公司的傳統運作模式打造的專輯,如2010年的蕭亞軒、蔡依林,以及2011年初的潘瑋柏的專輯,都因為僵化的思維,而受到了口碑領域的漠視。這説明原本由唱片公司以機構的名義,完成對一張專輯的包辦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這個新的時代。更為重要的是,傳統唱片公司在一些新媒體上表現出來的互動差、人性不足的弱點,也讓他們曾經的商業優勢不再,反倒是被在草根領域適應力更強的獨立音樂人和工作室給搶去了風頭。
王小峰説,10年之後,大家或許會看到音樂行業問題的苗頭,也因此他覺得這個時代的聽眾很可悲,“我很早以前就介紹大家聽鮑勃 迪倫等歐美歌手,聽眾只有往回找或往外國找,而中國的音樂沒有過去,我們無法從中找尋未來。”
如何推陳出新
不光在中國,歐美歌壇王者王后們也正紛紛展現回歸之勢,碧昂絲、艾薇兒、小甜甜布萊妮等闊別歌壇多時的樂壇老手們,紛紛回歸舉行個人演唱會。這當然跟歐美唱片行業衰落、新老歌手青黃不接關係密切。2007年,全球流行音樂的困境與轉型階段已經到來,麥當娜與合作25年的華納唱片分手,電臺司令樂隊也開始獨立在網路上銷售作品,並大膽地讓歌迷自行定價,傳統的主流唱片公司與傳統主流音樂逐漸失勢。唱片公司無法花精力培養和支援新歌手,只有靠老歌手來撐場面。
但王小峰認為,歐美老歌手復出懷舊只是個案,並不普遍,老歌手復出受追捧,新歌手也同樣擁躉無數,並不像國內始終由60後歌手,例如那英、韓紅、孫楠等幾位出道20年的歌手穩坐流行樂壇大姐大、大哥大的位子。在國外,每年總能冒出一些卓越的新歌手,例如,2010年剛出道、2011年便獲格萊美音樂獎“最佳流行男歌手”的美國歌手布魯諾 瑪斯,以及年僅17歲的“2011全英音樂獎國際最具突破藝人 ”、加拿大歌手賈斯汀 比伯,又如名列2011年歐美各大唱片排行榜之首的英國歌手阿黛兒。2010年,MTV歐洲音樂大獎上幾個重量級獎項的獲得者都是當前歐美樂壇的新生代,這一情況反映出歐美樂壇推陳出新的驚人速度——美國新晉小天后凱蒂 佩裏抱走了最佳音樂錄影帶大獎、美國電音小天后錢妞捧走了最佳新人獎,最大贏家Lady Gaga捧走最佳女歌手……
“國外唱片業的體系比較健全,有新人出來,也有老人出來懷舊,就像一隻螃蟹的每個爪子都是有力量的一樣,因為市場細分非常成熟,但中國不是,只有螃蟹的鉗子有力,其他爪子都疲軟。這些老歌手遲早有一天會唱不動了,20年之後聽眾就知道,自己不尊重音樂,結果沒有新歌聽。”王小峰説。(《國際先驅導報》 記者 陳雪蓮)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