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聚焦:簡體字圖書在臺灣走紅

2015年08月21日 15:29: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誠品書店簡體字館。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書香吸引臺灣讀者。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曾幾何時,臺灣人對大陸使用簡體字還頗有微詞,現如今,許多臺灣人有意識地認識簡體字,有臺灣高校甚至開設簡體字課程,而大陸原版的簡體字書籍,也越來越受島內讀者歡迎,創造了不一樣的“臺灣奇跡”。簡體字風行臺灣,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像臺灣媒體所説的,是因為大陸綜合實力不斷上升。

  不懂簡體字,就落伍啦!

  如今在臺灣的城鄉,隨處都可見到簡體字,不過眼前這稀鬆平常的事情,在以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是一種“天下之大不韙”。

  在政治禁錮的年代,字體繁簡在臺灣是涉及意識形態、事關中華文化道統的大事情。不消説簡體字不能用,連文字橫排都是禁忌。這裡有個故事:1953年6月30日,時任臺灣“考試院”副院長的羅家倫,受聘為“教育部”簡體字研究委員,負責簡化部首的工作,他公開提倡中文字體簡化,當時大陸也正全力推動中文簡體化,因此,羅家倫的主張,立刻引起軒然大波,“立法院”106位“立委”以“毀滅中國文字及國家命脈”為由,對他展開強烈批判。羅家倫立即發表文章《簡體字之提倡甚為必要》予以反擊,強調簡化中文字體是簡化學習工具,也是加速進步,擴大知識平均分配的關鍵。無奈反對的力量實在太大,結果自然以失敗而告終。

  形勢比人強。政治的解禁,社會的變遷,兩岸的交融,使得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接受簡體字,認識簡體字,並且從簡體字裏面獲得越來越多的資訊、知識和機會。“不懂簡體字,就落伍啦!”臺灣的大學生如是説,臺灣的大學校園也鼓動起認識簡體字的風潮。有高校舉辦簡體字辨識比賽,有高校開設起了簡體字課程。臺北大學的學生説,他們在上課時已使用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學校雖然沒有教簡體字,但大家會通過網路等各種途徑自學簡體字。在政治大學東亞所、臺灣大學國發所,研究生看的簡體參考書甚至比繁體參考書還多。

  與此同時,在書寫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簡體字,甚至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用簡體字給同僚寫信。著名作家余光中認為,“這是一種生活習慣使然”。他説,以“臺灣”兩字來説,在臺灣的所有人書寫時幾乎沒有用真正的“臺”的繁體字,都是用簡體。

  “從文字的交流開始,打開更為積極、正向的交流,簡、繁體字可能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最大公約數。”説起漢字的繁簡互通,臺灣著名小説家、文學評論家張大春先生這樣表示。他説,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兩岸使用的是簡、繁兩種不同的字體,當兩岸交流深入到更為豐富、複雜的層面時,文字、詞語會凸顯其根本性和基礎性。簡、繁體字互通並不是要大家完全按照同一個標準寫字,而是希望通過兩岸的教育機構組織持續而活潑的互動,讓第一線的老師、學生、教育設計者在這個問題上溝通,通過教材和教程彼此熟悉和了解。

  不賣簡體書,就虧大啦!

  “你不要訝異哦,現在臺灣的初中生開始看簡體書了,做簡體書是臺灣未來的一個趨勢。”臺北天龍書局老闆沈榮裕説,“不賣簡體書,就虧大啦!”

  臺北的重慶南路一段,是全臺最著名的書店一條街,最繁盛時這裡曾經有上百家書店,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如今只有十幾家書店還在苦撐危局。看好簡體書的臺灣市場,10年前,天龍書局開始轉型專售大陸簡體字書籍。自從做簡體書以來,天龍書局不僅沒有虧損,而且大有盈利,目前店面已擴大至3間。10年來,天龍書局引進了大陸簡體圖書1398批次,共計312.2936萬冊。沈榮裕説,現在一年去大陸30多次,除了選書,就是找尋各種機會。如今天龍書局每週新書到貨上百箱,每天都有新書上架,就是要讓讀者不覺得“吃剩菜”。目前簡體書在臺灣上市只與大陸存在一兩個禮拜的時差。

  沈榮裕認為,目前大陸簡體中文圖書在開本、封面設計、紙張挑選、文章品質、出版選題等方面都有十足進步,出版數量和速度也不是臺灣可比擬。他表示,隨著兩岸往來日漸頻繁,相信臺灣讀者接觸簡體圖書將持續增長。

  簡體書生意在臺灣越來越紅火,價格便宜是一個因素,內容精彩更重要,至於字體差異所造成的閱讀障礙,幾個小時就能克服。作家黃錦樹説,中文系的教科書、參考書幾乎都由大陸進口,因為現在“中文領域最好的學術研究都在大陸”,所以簡體字書非看不可。臺灣的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林載爵認為,大陸出版市場可以在兩個層面補足臺灣的缺乏,他説,“大陸在翻譯西方經典和現代思潮的書籍上著力很深,相較之下臺灣出版社比較少做世界經典翻譯;另外還有中國古籍和歷史叢書的出版。大陸出版品可以補足這兩個閱讀區塊。”

  看中簡體書在臺灣的市場,近來有不少業者參與其中。不久前,臺灣誠品書店信義店以“閱讀不設限”為主題,正式設立簡體書區,銷售社科、文學、藝術等各類簡體圖書。臺灣麗文文化近來也與大陸安徽新華圖書集團合作,成立線上的“來買書城”服務台灣簡體書讀者。有別於過去網路跨海購書至少要等1個月以上,“來買書城”以快速到貨為招牌,3至5天就能拿到書。

  兩岸出版人,要加油啦!

  8月14日,京版圖書寶島巡迴展在臺北啟動,這是北京出版集團首次在臺北、臺中、高雄三地舉辦圖書巡展活動,也是京臺兩地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名為“品讀北京”的這次圖書巡展,北京出版集團為臺灣讀者帶來了精心挑選的800余種、4000余冊優秀圖書,其中不乏聞名于華語文壇多年的佳作和反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北京文化藝術特色的圖書,如《京劇彙編》《北京古籍叢書》《梅蘭芳畫冊》《大家小書》《燕山夜話》《四世同堂》《穆斯林的葬禮》《平凡的世界》《額爾古納河右岸》等等。

  巡展期間,北京出版集團還舉辦了32場各式文化交流活動,以“華文閱讀推廣與出版産業形態創新”為主題的高端出版論壇,邀請兩地出版界重量級人士,從宏觀層面與業務層面探討新媒體時代兩岸出版的新視野。北京出版集團董事長喬玢表示,希望借此機會,以圖書為媒介,以文化為紐帶,與臺灣出版界同仁互相交流,攜手努力,共同促進中華文化與華文出版業的發展與繁榮。臺灣出版商業同業工會聯合會理事長楊克齊表示,相信這場“閱讀嘉年華”將帶給廣大臺灣民眾獨特的精神享受和閱讀體驗,也將推動京臺出版交流合作再上新臺階。

  兩岸出版交流至今已經走過27個年頭。1988年上海舉辦書展,當時臺灣當局仍然奉行“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為能參展,臺灣出版事業協會理事長陳恩泉先生讓在香港開書店的朋友,將店中門市和內庫所有臺灣出版的圖書,傾箱倒篋運抵上海,而他和他的同行則是繞了一個大圈子,才從日本轉到大陸,從此開啟了兩岸出版交流的大門。從1989年開始,臺灣方面開始參加“兩岸合作出版洽談會”,1993年北京首次舉辦“臺灣圖書展覽”,1994年臺北首次舉辦“大陸圖書展覽”,2002年“閩臺書城”獲得大陸新聞出版總署的批准正式營業,開啟兩岸出版業項目合作先河,2005年,首次“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舉辦。

  “希望兩岸出版交流能夠邁向統合之路!”陳恩泉先生説。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回首前塵,展望將來,陳先生表示,兩岸可利用文化資源開拓華文共同市場,優勢互補,探索兩岸出版合作的新路徑。面對數字化出版浪潮的挑戰與機遇,楊克齊則表示,“兩岸出版人,要加油啦!”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0日 20 版)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