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傳媒精英相聚福建平潭暢談媒體融合

2014年12月10日 13:48:38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海峽媒體峰會

  9日,兩位前來參會的臺灣媒體嘉賓正在掃本次海峽媒體峰會微信朋友圈二維碼和“海峽媒體連線”二維碼。記者 林輝 攝                                  

  冬日的海島,寒風撲面,熱潮涌動。9日,兩岸40多家傳媒業“大佬”一下飛機,就風塵僕僕地趕往平潭綜合實驗區,聚首海峽媒體峰會。在機場上、在汽車上、在酒店裏,記者一路與媒體“大佬”對話,傾聽他們暢想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時代進行曲。

  “兩岸交流,媒體先行一步”

  記者:海峽媒體峰會已經舉辦了五屆,成果豐碩。您認為舉辦媒體峰會對兩岸新聞交流有何意義?

  臺灣聯合報社長項國寧:兩岸交流,媒體要先行一步。媒體是個很好的橋梁,對於兩岸民眾之間的交流有著實質性的幫助。透過新聞傳媒,兩岸民眾迅速了解彼此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情況。現在兩岸傳統媒體合作已經開啟,未來完全可以在新媒體方面進行探索,比如網站資訊交換、視頻的開放、電子商務等。

  臺灣中國時報副社長張景為:第一次來參加媒體峰會,很高興也很興奮。我感覺舉辦這樣的峰會,特別有意義,可以讓兩岸同業互相了解,分享經驗,交流觀念,探討傳統媒體轉型破“冰”之道。

  大眾報業集團副總編輯魏武:舉辦海峽媒體峰會很有必要、很有意義。兩岸媒體同行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暢所欲言,深入交流,既可以談雙方正面的東西,也可以直面存在的問題,都會有所收穫。我們要把海峽媒體峰會做成一個品牌性的峰會,讓兩岸越來越重視,使其在海內外媒體間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臺灣中華日報社長莊松旺:閩臺交流一直很熱絡,如果這種良性的交流繼續下去,乃是兩岸共贏發展最好的支撐。網際網路時代的媒體,不應該只是局限于賣報紙、搞發行這樣的老路子,而是要拓展媒體的“第二專長”、“第三專長”,希望通過峰會能夠找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與發展的出路。

  記者:海峽媒體峰會已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平臺,您對本屆峰會有何期待?

  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蔣祖烜:海峽媒體峰會已成為一個品牌。我覺得峰會可以繼續深入探討,談經驗,談合作,還可以朝著更務實的方向,比如談項目、談人才交流,將峰會變成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務實的文化創意産業和媒體産業的交流平臺。

  臺灣人間福報採訪部主任沈旭凱:媒體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先鋒角色。現在年輕人的閱讀能力在下降,這次媒體峰會聚焦“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希望能夠為年輕一代的讀者找到一種解決方式。

  “傳統媒體轉型,一定要擁抱年輕人”

  記者:在新媒體浪潮下,傳統媒體如何與新媒體融合,才能鳳凰涅槃?

  臺灣中時電子報總編輯劉善群:傳統媒體轉型一定要擁抱年輕人。現在以手機和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傳統媒體生存空間受到較大擠壓,兩岸媒體加強交流,深化在新媒體方面的溝通和融合,才能架起兩岸新生代交流的橋梁。如何通過新的傳播方式和手段來擁抱年輕人,是擺在兩岸媒體面前的問題。

  臺灣聯合報社長項國寧:當前,傳統媒體轉型是個複雜的問題,也是處於摸索中的問題。目前兩岸媒體都還沒有找到很成功的商業模式,但每家媒體都在努力嘗試。

  做新媒體是很辛苦。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不做是等死,但做了是條向死而生的路徑,至少還有“活”的機會。媒體界要“轉腦”,堅持下來,找到突破口,從危機中找到轉機。我們不能把傳統媒體直

  接平移到新媒體,也不能用傳統的思維和腦筋來經營,一定要吸引多元的人群,如設計師、工程師參與,真正抓住年輕一代的所思所想。

  臺灣中國時報副社長張景為:過去講大眾傳播,主要是報紙、電視廣播面對受眾提供最好的內容。現在新媒體的趨勢卻是由大眾變成分眾。

  在臺灣,因應網路的威力形成了很多的新聞話題,之後被主流傳統媒體所報道,進行廣泛傳播。我認為,未來新聞內容不會死,但新聞傳播的手段、載體在變。比如20年前唱片公司倒了,載體變了,但內容卻不變。當前傳統媒體要有好多的記者、編輯,如何把傳統媒體這一批優秀的采編人員和資源更合理地轉到新媒體上,需要花大功夫。還有一點,未

  來新媒體對媒體從業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記者的技能需要多元化,不僅要會寫作、拍攝、攝像,還要會蒐集資料、知曉傳播新技術。

  記者:臺灣傳統媒體在轉型之路上有何嘗試?

  臺灣中時電子報總編輯劉善群:在網際網路時代,媒體的傳播不僅僅是傳播新聞,早已變成了充分溝通、雙向交流的平臺,散播到每個方面。我認為,未來的媒體傳播不僅僅是“錨”定社區。世界上有好多的“錨”,如喜歡旅遊、喜歡汽車、喜歡體育等,受眾就可以自主地、自由地靠近。在網際網路時代,媒體完全變成了服務業,主要幫助受眾、用戶提供他們所需的東西。以前我們媒體生産新聞內容給讀者,讀者是被動的。而現在我們做的新聞內容,卻是讓讀者自主挑選。

  臺灣聯合報社長項國寧:聯合報除了新聞網站外,我們推出20多個APP産品,涉及交通服務、醫療諮詢等衣食住行方面,不是服務性內容,就是諮詢性內容。從去年開始,我們進軍電視,設立“UDN TV”電視臺,24小時播放,搶佔先機。同時我們進軍展演業,如清明上河圖、兵馬俑展演,以及歌仔戲展演。臺灣有很多搞文創的年輕人,我們推出“U——設計”平臺,建成媒體平臺,讓有創意的年輕人有展現才華和接觸市場的機會。此外,我們聯合報有個教育事業處,辦了作文比賽,與大陸多個城市合作,僅臺灣就有3萬多小朋友參加,福建也可以參與進來,這樣兩岸就可以進行深層次的民眾交流。 (本報記者李向娟 李烈 李秋華 倪斌 李芳)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