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探討:當今怎麼講孔子的事

2014年08月11日 09:04:2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人文頌》創作者説:不是“全盤儒化”,而是傳達其中適應現代生活的正能量

  《人文頌》總策劃、出品人王京生在談到這部作品的創作動機時説,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已經是經濟大國了,我們是文化大國嗎?我們有著最豐富的文化資源,為何不能躋身世界主流文化之列呢?經濟令人富有,文化令人有尊嚴。文化的偉大之處在於能告訴世界中國人是什麼人,中國人主張什麼。

  他表示,正如歐洲的文藝復興把目光投向了其源頭古希臘,中華文化的展示也要從文化之本的傳統中來。儒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傾心於人的問題,其人文內涵非常深厚。其中的“天地之性人為貴”、“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等都代表了中華民族世代的追求。《人文頌》以儒家要義仁、義、禮、智、信為5個樂章,表現生命的光輝、精神的高尚、對生命的尊重和禮讚,而不是無條件的“全盤儒化”,表現時過境遷的繁瑣禮節、廟堂莊嚴、等級森嚴,是要以“日新其德”的方式對其進行新的挖掘,傳達其中適應現代生活的正能量。

  去年9月21日“國際和平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人文頌》在巴黎演出,教科文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觀看演出後評價:“在一個變化萬端的世界裏,《人文頌》將是我們一處靈感之源。”用交響樂詮釋儒學,其難度就像用西裝呈現唐裝之美,又是在交響樂的故鄉演出,為何能得到肯定?對於記者的問題,王京生表示,這不僅是這部樂曲的成功,是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感召力,在世界面前我們應該有文化自信,堅持自己的文化價值,並以現代的傳播方式與世界共用。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