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豫劇節好戲不斷,9日,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承辦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研討會”在鄭州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30多位豫劇界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就豫劇的個性化保護、兩岸豫劇交流合作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會議上,談起豫劇在當前環境下的發展困境,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譚靜波提出,豫劇存在傳統劇目流失、地域流派特色消減等現象。她指出,當前豫劇發展中一些獨特的行當、技藝正在消失,一些新創作的劇目也失去了豫劇家常口語的俏皮鄉土味,轉而追求一些所謂的新腔新調,這樣反而失去了豫劇最原汁原味的東西。“我們應該強調發展‘大豫劇’的概念,尊重傳統豫劇藝術,並扶持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藝術,讓豫劇藝術更加個性化也更加多元化地發展起來”。
在談到豫劇個性的保護和發展具體措施時,臺灣的專家學者則從豫劇在臺灣發展60年來不斷尋求“文人化”的經驗,為豫劇發展帶來一條新的思路。臺灣文化大學教授劉慧芬以臺灣新編豫劇《梅山春》為例,講述了當前戲曲劇本與小説、電影等其他藝術形式進行跨界合作的經驗。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