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閩南“海國文明”歷史文化學術交流會召開

2014年07月29日 10:55:14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泉港10月1日電(劉真真)1日上午,作為第二屆峰尾古城文化節的重要內容——“海國文明”歷史文化學術交流會在福建泉港召開,來自兩岸的近50名專家、學者對涉及“海國文明”歷史研究的48篇論文進行了綜合闡述,交流各自對海洋文明的起源研究。

  會上,來自臺灣的12位專家學者分別從宗教信仰、船艦分析和建築研究等進行了交流。來自臺灣的施沛琳博士認為,峰尾鎮是海國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深厚的海洋文化,通過此次兩岸之間的互動和學術探討,無論從閩南地區的海洋歷史根源,還是到臺灣本土的歷史研究,都密切了兩岸之間的關係。

  “‘作東南巨鎮,起海國文明’,這是一幅鐫刻在圭峰塔上的對聯,引發了很多專家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海洋文明概念的出處的探思。”泉港區政府文化顧問團常務副團長陳華發告訴記者。圭峰塔始建於元代,位於峰尾半島舊城頂東南隅的海岸岩壁上,坐西朝東,面對湄洲灣,與臺灣一水相隔。

  “泉港區的海疆古城、曲藝相容、漁業對外輻射等,都展現了‘海國文明’典範。峰尾鎮以海興鎮,是具有600多年的悠久耕海牧漁傳統的漁商重鎮。海國文明的色彩貫穿於人們的生活,姑媽宮、圭峰塔等人文自然景觀訴盡古城漁村往昔的輝煌。時至今日,峰尾人在遠洋捕撈、水産養殖、航海、造船等方面均創造出驕人的業績。”陳華發説道。

  泉港區文化館館長黃嘉輝介紹道,“峰尾人世代以海為田,海洋文化深遠,從曾參與鄭和下西洋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峰尾人為代表的製造的中國“四大古船”之一的福船,到衍生為文化精粹的古船技藝,再到源自海洋運輸和貿易而來的瑰寶——北管音樂,以及兩岸海國文明的一脈相傳等都凸顯了海國風範。”

  “海洋文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我們要通過不斷地開發、保護和繼承海洋文化,來打造當代的海洋強國夢。”廈門大學的郭志超學者説道。

  臺灣佛光大學文學博士王啟明認為,通過此次兩岸文化的交流,對樹立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有很大的影響,也對兩岸之間的海國文明深入研究有指導意義。

  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極具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泉港區是閩南走向海洋的重要窗口之一,也是在史跡上最早反映“海國文明”的地方。據悉,泉港區為認真貫徹落實“著力整合人文資源,建設底蘊深厚的文化高地”和“舉辦海國文明研討會”的要求,在泉港區乃至整個閩南區域的海國文明的形成、發展、演變的不同歷程及其基本特徵,進行深入、多視野的研究探討,打造泉港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泉港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同時,並將為海峽兩岸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提升與互動,促進泉港區及閩南地區的國際化進程,提供有益的借鑒意義。

  本次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們對海洋文明的起源進行探討和研究的研討成果將彙編成冊,並研討對峰尾圭峰塔公園等進行整修的工作事項等。(完)

[責任編輯:朱媛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