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推陳出新:中國傳統文化的“臺式”活化

2014年07月29日 11:17:2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011年12月啟用的孔廟多媒體六藝展,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打造孔子學堂,以中日英韓四種語言開展戶外教學。

  “不入宗廟,焉知宗廟之美”,人們在多媒體互動的廟堂之下,從聽覺、視覺、觸覺全面體驗六藝內涵和儒家文化的價值,傳統文化的學習漸成興趣和習慣。

  島內的中華文化傳承保護,儒學文化只是一部分。步調緊湊的臺北,在時尚背後蘊藏著人文意識、超前的創意理念,人們在喧鬧之後能沉靜下來思考和學習。

  中華優秀文化對不少臺灣民眾來説,已融入到血脈裏。自清代起萌生的文社、詩社等儒學組織,在“日據時代”依然興盛,避免了中華文化因日本殖民統治而導致斷層。

  風靡兩岸的周傑倫和方文山,在現代流行音樂中融入古典文化意象影響無數“80後”;流行至大陸的瓊瑤電視劇裏男女主角詩詞歌賦隨手拈來,古龍小説中武俠角色的“仁義禮智信”成為被尊崇的俠義精神……健康的流行文化發揮了作用,積極影響著幾代人。

  不過,優秀民族文化在傳承過程中也會遭遇瓶頸。老一輩喜愛的布袋戲、歌仔戲、南音等,曾一度遭遇沒落。為了挽救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當地劇團大膽創新,再造傳統。臺灣明華園歌仔戲劇團以現代舞臺表現手法在傳統鄉土歌仔戲表演中融入現代舞的肢體動作;漢唐樂府在古南音基礎上結合了傳統舞蹈梨園戲,享譽海內外;布袋戲人物造型時尚前衛,眼神充滿個性,實現重新火爆。

  最近在臺灣頗受歡迎的電影《陣頭》,講述了一群臺灣年輕人如何憑藉執著信念、滿腔熱情和現代創意,復興了臺灣民俗文化電音三太子。記者在影院看到,觀影人群中不少是衣著時尚的年輕人,他們在感動的同時,也為文化的震撼力擊掌喝彩,對這部本該“小眾”電影的追捧和喜愛之情不差于其他大片。

  來自大陸的人們會發現,對傳統文化的“活化”傳承,是臺灣的一大特色。(記者 任沁沁 張承志)

[責任編輯:郭慶娜]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