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

時間:2011-08-05 16:09   來源:甘肅日報

   “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將於7月30日盛大開幕。 

  “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將是一次規模空前的旅遊節會。這次節會由文化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遊局、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以“感知敦煌、暢遊甘肅”為主題。 

  本次節會的時間長,從7月30日至8月30日,持續一個月時間。本次節會地域廣,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全省13個市州均策劃了體現當地文化旅遊特色的活動。本次節會範圍廣,省直16個部門和單位直接參與活動的組織實施。 

  甘肅旅遊資源豐富,擁有敦煌莫高窟等世界知名旅遊品牌和優勢資源,人類文明和文化遺存在全國名列前茅。旅遊類型多樣,總體上可以概括為“文化甘肅、生態甘肅、民族甘肅、現代甘肅”四種類型。 

  “文化甘肅”。我省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絲路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始祖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多元文化。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和中國郵政驛使圖就分別出土于武威和嘉峪關。全省現有2處世界文化遺産,26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8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7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甘肅”。我省自然風光類型多樣,雄渾壯觀,有大漠戈壁、冰川雪峰、森林草原、砂林丹霞、峽谷溶洞等多種類型的自然奇觀。全省現有1個世界級生物圈保護區,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3個國家森林公園,4個國家地質公園,9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民族甘肅”。我省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現有55個民族成分,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16個,獨有民族3個,民俗風情獨具特色。 

  “現代甘肅”。我省有蜚聲中外的現代化鋼城、鎳都、航太城、石化城。已創建8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0個國家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8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工業旅遊等新業態不斷涌現。 

  2008年以來,甘肅旅遊業遭受了冰雪災害、512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甲型H1N1流感、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巨大衝擊與影響,全省旅遊行業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迎難而上,主要發展指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2010年底,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42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230億元人民幣,完成了三年翻番與品質提升計劃目標任務。 

  我省旅遊業繼實現三年翻番目標任務之後,自加壓力,要在五年內實現翻兩番的目標任務。“十二五”期間,全省旅遊經濟總量要在“十一五”末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增長,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8%,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20%。到2015年,旅遊總收入達到GDP總量的8%,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旅遊就業容量進一步增加,每年新增就業2萬人以上。 

  即將於7月30日開幕的“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就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重大舉措,是我們實現旅遊業跨越式發展過程中甘肅旅遊人的又一次壯舉。 

  舉辦“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對於展示甘肅良好的旅遊資源、人文風情、旅遊環境,擴大甘肅旅遊品牌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共有30項活動,內容涉及旅遊合作、項目洽談、商品展銷、體育賽事、高端論壇、學術研討、精品劇目演出、隴菜美食品評、葡萄美酒鑒賞、汽車越野拉力、民族風情表演、旅遊攝影大賽、駐華使節考察、形象大使選拔、文化遺産展演等15個方面。其中“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開幕式暨“炫彩之旅”大型文藝演出、甘肅旅遊洽談會、中國河西走廊第一屆有機葡萄美酒節、“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閉幕式暨“大美敦煌”大型文藝演出等9項活動為本次節會的主要活動。 

  為了辦好這次節會,我省圍繞旅遊節會主題,面向全國各地徵集節會標誌,從30余幅設計作品中選定了本屆旅遊節的節徽,並以敦煌壁畫中的九色鹿為原型,設計了本屆旅遊節吉祥物“絲絲”和“路路”。我省還設計了“精品絲路,多彩甘肅”專用郵冊、“大美敦煌”專題郵冊和“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首日封。 

  為了增強節會的吸引力,激發海內外遊客參與節會的熱情,積極營造“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的節會氛圍,我省精選了34家品牌旅遊景區作為節會活動的重點推介景區,統一印製甘肅旅遊通票“敦煌卡”,通過《讀者》雜誌、郵資明信片和國內外旅遊推介平臺,向海內外客源市場贈送1000萬張優惠門票。8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遊客持“敦煌卡”到所列景區遊覽享受門票5折優惠,享受甘肅旅遊業送出的80億元大禮包。 

  目前,以“炫彩之旅”和“大美敦煌”為主題的開閉幕式大型文藝演出節目編排工作已全面展開,其餘各項活動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盛裝的甘肅已張開了懷抱,裝扮一新,喜迎國內外嘉賓。 

  讓我們在隴原大地最美麗的季節,感知敦煌,暢遊甘肅!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